想在強國的歌唱比賽有好成績,除了「鳩叫」,還要……

想在強國的歌唱比賽有好成績,除了「鳩叫」,還要……


本星期《我是歌手》的踢館選手,被本人認為是最適合參加強國歌唱比賽,因為她的高音、爆SEED的技巧,在業界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她的高音絕對比「強國漿」高很多班。她是一個台灣歌手,外號鐵肺女皇,以高亢的唱法和廣闊音域見稱,名叫李佳薇。

很多人都說,只要能征服她的首本名曲《煎熬》,就可以征服全國的歌唱比賽,因為這首歌副歌部分的高音實在高得令人難以想像,很多一線歌手嘗試挑戰此曲但卻失敗而回。而她的踢館比賽歌曲正正就是她的首本名曲《煎熬》,在零失誤的情況下完成。但是,她卻踢館失敗,在台灣很多樂迷都說很可惜,但在我心中卻是意料中事。


很簡單,李佳薇小姐不是「強國人」,更不是湖南衛視的「親生仔」,被淘汰是意料之事。簡單的說,她就算可以唱到多高的高音,都只是真命天子身邊書僮,參加《我是歌手》是陪太子讀書。其實很多強國的歌唱比賽,都邀請其他華語地區的歌手來參加,除了大家熟悉的「強國漿」之外,小胖(林育群)、林芯儀、閻奕格、鄧小巧、ROBYNN AND KENDY等都在強國的歌唱比賽出賽,但成績卻強差人意,往往在很早的階段被淘汰。老實說,他們的實力已經獲得華語樂壇認何,被淘汰卻只是他們不是強國人,事實上我看了很多強國的歌唱比賽,但從來沒有試過聽到強國以外的地區選手可以得三甲,甚至在早階段被淘汰亦是意料中事。

強國邀請其他地區的選手來比賽,除了要這些選手「陪太子讀書」之外,還要強姦他們的國家,你們看看所有香港的選手比賽,永遠是介紹自己來自「中國香港」,無他的,在強國事事要政治正確。更甚的是,台灣的選手來強國比賽,他們口說自己是來自「台灣」,但後面的字幕卻是介紹他來自「中國台灣」。曾經有一位參加《中國好聲音》的台灣選手葉瑋庭,因為在電視上介紹自己來自「中國台北屏東區」,事後被台灣人批評她「矮化國格」,說台灣沒有一個地方叫「中國台北屏東區」。強國連歌唱節目都要「政治正確」,矮化和不尊重其他國家,你想他們尊重和公平對待其他華語選手,除非太陽從西方升起。

如果不是名門正宗的「強國人」,就要是電視台的「親生仔」,舉一個例子,上一季《我是歌手》的其中一位參賽者曹格,雖然他不是「強國人」,在《我是歌手》排位賽中被淘汰,但卻在復活賽中唱左膠最愛唱的《海闊天空》成功復活。當時我都在想為甚麼曹格會成功復活,完全不合強國歌唱比賽的常識,但是之後我看湖南衛視另一個皇牌節目《爸爸去哪兒2》,曹格是其中一位爸爸,更令她的女兒「姐姐」GRACE「一萌而紅」,其後在湖南衛視的大小節目,都看見曹格和她女兒的身影,所有的謎題亦因此解開。而今年唯一成功在《我是歌手》踢館的選手譚維維,她就是湖南衛視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的亞軍。所以有人問我點解不評論古巨基和張靚穎在《我是歌手》被淘汰的感想,無他的,古巨基是《我是歌手》的主持人,更為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唱主題曲。而張靚穎亦是《超級女聲》的季軍,由湖南衛視一手捧紅,成為今日的國際巨星。兩位都親生仔得不能再親生,所以大家留意他們在之後《我是歌手》復活賽中的表現,應該有個答案。

其實說到這兒,親生仔和強國國籍,才是強國歌唱比賽的主要標準,當然懂「鳩叫」會有先天優勢,但如果只懂「鳩叫」而不是親生仔和沒有強國國藉,最多都是為真命天子做做書僮,陪太子讀書。說到這兒,其實強國的歌唱比賽很符合國情,強國國籍就代表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我們強國樂壇終於可以超越其他華語地區成為一哥,更加要矮化其他華語國家。親生仔就代表提拔人才不是以能力優先,而是以關係為優先。難怪香港現時還可以討論「食飯好還是食屎好」(有民主還是沒有民主)的時候,強國卻在討論「屎如何地好食」(沒有民主如何地好),這一切一切都是很符合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