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隱喻與草木皆兵

政治隱喻與草木皆兵


DSE 中文作文考題受爭議,「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看圖作文三條題目,分別被指為引導學生做沉默的香港人、鼓吹明哲保身和稀泥以及凡事樂觀正能量。網上創作一發不可收拾,尤其第一題,試答的過氣考生不計其數,外人不知就裡,會以為香港人這麼眷戀試題。

另一邊廂,有人認為沒有政治隱喻,只是大家過慮了,不用上綱上線,不應事事政治化云云。而林輝之流,就更好笑,好一個「如果說 marking scheme 一定要你答『沉默就是最好』,那當然有問題;但這是作文呀,作文呀!大佬,要將咁嘅開頭扭到結尾變成『最終我決定不再沉默』,有幾難呀?」,好一副「嘩,使唔使呀?」的嘴臉,留言中雖然有人指明林生會離題,還是有人看不到「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和「扭到結尾變成『最終我決定不再沉默』」的對立,堅持題目沒有引導性,扭到與題目相反就能高分,無視題目一錘定音,真的 It's All About Determination。

就算退一萬步,不理會出題原意及答題可能性,且看各媒體及市民反應,為何大家都草木皆兵,直指有政治隱喻?多年來,對於考評局出題的爭議不少,但近幾年牽涉的政治維穩的猜疑佔多,空穴來風,由八九十年代金融掛帥的社會,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在回歸後被迫學習政治:唔存在的八萬五、沙士配合中國隱瞞、領匯魔鬼之吻、港鐵/電力只加不減機制、東北發展企圖暗渡陳倉、人口殖民等等,十多年來,把港人對政府的信任,一層層慢慢撕破;到近年,對示威者秋後算帳、國民教育借屍還魂、電視發牌中龍門有腳,政府那明目張膽,愚民為樂的態度更有恃無恐。「一男子」的語言偽術,更教育廣大市民,對政府的壞疑必要寧枉莫縱,否則中伏了後患無窮。

香港人見慣了魔術中的細節,神經漸敏銳,只要星星火花,也能燃起市民不滿,這,一切源於政府的失信,市民才會不信任,不要怪大眾政治解讀,恐懼洗腦。怨有頭,債有主,令到港人草木皆兵的,正正就是與民為敵的特區政府。  

最後,送上德國牧師 Martin Niemoller 的格言:納粹殺共產黨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接著他們迫害猶太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然後他們殺工會成員,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後來他們迫害天主教徒,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後當他們開始對付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發聲了。


延伸閱讀:
逆嘶亭:必要的沉默,犬儒的惡疾】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4-07-2014/13103

黃洋達:如果范仲淹考DSE中文科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4-07-2014/13119

Cappuccino:請小心車門(《必要的沉默》應考文章)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4-07-2014/13141

白影:這天,我看着一條蟲被活活的打死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4-07-2014/13139

Shadow:必要的沉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90860320966775&set=a.456765337709609.117293.456387801080696&type=1&theater

史兄應考版本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41881542509397&set=a.596744880356398.1073741830.594033173960902&type=1&theater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