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過春天》講廣東話就像港產片?

誰說《過春天》講廣東話就像港產片?


由田壯壯監製,白雪導演的《過春天》,在西方世界的指標性電影節引起一番熱烈討論,最主要在於它雖非香港導演創作,但呈現上卻極像一部港產片。或者因片中角色都講廣東話,又或是電影大部份情節在香港取景,但橫看豎看此片都是由大陸的角度出發。

開場時主角佩佩由深圳過關進入香港讀書,已清楚告訴觀眾,即使她擁有香港居民的身份,亦會講廣東話,深圳才是她的家。但同時,開場時深圳也不是她的家,她只是香港人與二奶的私生女,她對這身份無感,也對家沒歸屬感。

對佩佩來說,香港只是花花世界;後來找到走水貨的門路,香港就變成她生財的地方。然而她愈努力賺錢就愈迷失 - 香港提供她的是物質及一班豬朋狗友。她只能在餐廳前凝視父親與正室一家享受天倫樂,只得為籌措旅費繼續走水貨。

對比《甜蜜蜜》,《過春天》骨子裡對香港的態度更抽離更淡。前者講述兩個新移民如何找到自已的歸宿,後者卻把香港當作純粹的花花世界,走水貨搵錢的場所、龍蛇混離的城市,主角比過客更過客 - 每日出入十多小時,不植根的生活,當嘗試去找這城市建立關係,最後只得到不能見光的父女關係、不合法所得的利益,以及沒有結果的三角戀。

然後,電影一下子就完了,公安嚴打水貨客,佩佩像在惡夢中醒來。然後,香港那混雜的天空放晴了,她確認自己的身份,與第一次來港的母親到飛鵝山欣賞美景。兩母女再次走入香港,而那裡明顯己被潔淨。

再與現實比較,香港不是還有一班大陸人走水貨的嗎?又說,如果今日香港烏煙瘴氣,不就是因為一班來港搵食、購物或做世界的自由行所致的?至少,香港廿年前不會有「大媽」大唱大跳廣場舞,污染公共環境。

導演白雪深入描寫單非和水貨客,但她對香港社會現實的觀察,卻始終離不開北方世界那種流於表面卻又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態度。《過春天》再努力重現香港「特色」和環境都好,「港產味」一點也無。甚至,它會誤導觀眾思考何謂港產片。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0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