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的批判理論:主導符號與意識形態

齊澤克的批判理論:主導符號與意識形態

今期的專欄,會嘗試用一些大家熟悉的事例,去介紹主導符號(Master-Signifier)這個與批判意識形態有著內在關係的重要概念。文章的內容,大部份是來自齊澤克(Zizek)1991年《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的第一章。當然,如果有誤解的地方,都是我的問題,與齊澤克無關。

對應真理論

拉岡(Lacan)的哲學思想裡,認為這個世界,除了創傷(trauma)外,是沒有任何真實(the Real)可言的,我們日常所看到的,以為是真實的現實世界,其實只是符號(signifier)而已。當然這個講法是背離我們的常識,也是一般的哲學思想所難接受的。

對於傳統的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或者是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來說,符號就只是用來指謂事事物物的溝通(communication)工具而已。符號只是溝通工具的說法,博物館意義論(museum theory of meaning)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博物館內的展品都必定會有文字指謂並介紹展品。「木乃伊」指謂著一個白布裹著的屍體。除了「木乃伊」三個字外,更會有詳細的文字,講解那木乃伊的身份、地位、家族歷史或背境等等。透過「木乃伊」及其文字,你會對那在展覽的木乃伊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博物館意義論其實就是體現對應真理論(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tuh)的其中一種形式。

對應真理論預設了外在世界的存在,而符號就是對外在的真實世界的表述。符號的意義愈精確,就愈能夠反映外在世界的真實結構。從這個角度出發,符號溝通,是知性問題(epistemological issue),是認識外在世界的一種溝通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會認為我們許多時對事事物物的誤解,又或者是了解得不夠透徹,是符號的問題,釐清符號的意義,就可以讓我們更加進一步準確地認識外在世界的事事物的了。

語言就是世界

然而拉岡卻有截然不同的講法。拉岡會認為符號是代表了主體,與另一符號溝通的(The signifier represents the subject for another signifier)方式。一個簡單的類比就是,律師是代表他的客戶,與其他的律師溝通的,而客戶往往不懂得律師們的語言而被架空。拉岡的符號論述,較為複雜,我們或先從英語世界的語言哲學理論去說明主體、語言、溝通、與現實世界的關係。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的後期哲學思想,當然同意我們是通過語言或符號去認識外在世界,然而,對維根斯坦來說,外在世界其實就是語言。我們試以顏色作為例子。當我們看見藍天白雲,我們眼球內那視網膜的天與雲的影像,果真是藍色和白色的嗎?我們根本不能以上帝的角度,去說明我們視網膜的影像,與其他人的視網膜的影像,都是相同而且天是藍雲是白的。我們有可能從小時候,白雲投射在視網膜的影像上,其實是黑色的,但我們從小學習語言的時候,都稱那投射在視網膜的黑色為白色。換言之,我們無法肯定每一個人看到同一片雲時,視網膜上的影像的眼色都是相同的,但我們可以肯定,我們若是生活在同一個社會裡,我們指稱那一片雲的顏色的符號都是相同的。

奎因(Quine)將維根斯坦的講法,再推進一步。奎因引用哈佛人類學家的一個例子,指出一個人類學家,進入非洲進行土著生活研究的過程裡,可以用短短半小時就能夠認識土著的語言並進行溝通,但就一個簡單的符號「白兔」(土人語言:gavagai)而言,人類學家與土著對白兔的存在狀況,可以有嚴重的分歧。「白兔」對人類學家來說,或許就是指我們日常所看見的一種小動物,但對土著來說,可能是那小動物與草地的結合體。原因是,首先土著從來沒有離開過他住的那片小小的地方,而他從來也只是看見白兔在草地上跑動而已。奎因的理論進一步指出,我們以相同的語言溝通及陳述外在的所謂現實世界,而我們亦相信我們可以用觀察去確認一句事實語句的真偽,但我們所看見的世界,可以不盡是一樣的。所謂通過經驗觀察,只是語言詮釋我們的感觀刺激而已。亦因為如此,奎因認為我們再難以去區分事實命題(synthetic statement)與分析命題(analytic statement),理由是,我們看似以經驗去印證事實句子的真值,但其實只是一種微妙的語言或概念的自存關係而已。

回到拉岡的問題上,拉岡認為現實世界就是語言符號,語言符號就是現實世界,而拉岡的真實(the Real)是不可言諭的(the impossible to say),用奎因的講法就是那現實世界對主體的一種經驗刺激(stimulus),這種不能言諭的經驗刺激,通過了符號,就成為了我們所謂經驗到的外在現實世界。對於齊澤克而言,意識形態(ideology)就是將一組一組的符號交織起來的主導符號(Master-Signifier)。

主導符號

傳統社會,面對大自然種種的災害,建立了多神的符號,例如有山神河伯海龍王等等。供奉諸神,就可以避免或減低了大自然對人類造成的災害。直到耶和華獨一真神出現,取代了眾神。耶和華神的震怒,可以硫磺火屠城,洪水淹沒世界。對諸神的恐懼,被編織在對耶和華的恐懼之下。耶和華的名號,取代了眾神,成為了猶太人面對世界的主導符號,亦即是猶太人的意識形態。

民族國家(Nation / State)亦是一種主導符號。民族國家取代了傳統社會的君王制度,成為了現代社會,現代國家的主導符號。傳統封建社會的貴族,大家族,宗教組織等等,被一律從新編織為現代社會的公民(citizen)。王權的領土或貴族的封地(traditional estate),變成了現代社會的產業(property)。現代的民族國家,勾消了傳統社會君主的神性地位,貴族與武士的榮譽,大家族的血緣與地緣的關係。這種種都以現代人的合約或程序關係而取代之。

主導符號就是意識形態的說法,當然是來自馬克思理論。馬克思指金錢(money)是所有商品交換的中介,在市場上各式各樣的商品,儘管是有不同的使用價值(use-value),在通過以金錢作為交易的中介過程中,商品的使用價值最後會被普遍化為一種單一的量化價值,即金錢。換言之,金錢就是將所有使用價值轉化為等量價值單位的主導符號。

主導符號形成的過程中,也同時瓦解原有的符號。耶和華作為獨一真神的主導符號,是同時將多神的符號消解。民族國家的出現,也同時將君權神授、政教合一,貴族封地等等傳統符號消解。金錢就更清楚不過了。

新自由主義

二十世紀中,由海耶克(Hayek)等所倡導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其編織力及消解力,比金錢更大。在宏觀的國際關係上,新自由主義的出現,將傳統的國際關係,釐定為自由市場的關係,國與國之間的所謂公平貿易,變成了市場化的交易,最後出現了貿易全球化(globalization)。新自由主義更將傳統的公共服務與自由市場之間的鴻溝消解。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等領域內的公義(justice)及質量(quality)問題,被自由市場的機制或邏輯取代。

香港的醫療管理,正正就是由新自由主義的思維所主導。醫院及醫院內各個部門的年度計劃,必須以商業模式表述,以量化的成本效益去衡量服務質素。舉例,一個部門有一百萬元的年度經費,就要計劃交出一百萬元所能夠服務的數字。未能達標的,就是管理失效,醫療質素下降。社會服務的一筆過撥款,也是以自由市場的邏輯思維運作。社福機構變成了一間公司,一間有自由度去運用資源的社福公司。公司內或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服務,可以用價低者得的營運模式進行。

海耶克於1976 年在他的那本《法律、立法、與自由》卷二裡指出他已經詳細解釋了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是範疇上的錯誤(category mistake),是一個偽命題,他奇怪為何洛爾斯(Rawls)教授仍然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去撰寫他的那本《正義論》。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新自由主義果然以市場邏輯所釐定的公義,消解了洛爾斯的社會公義。

有一趟理髮店的老闆抱怨香港政府及一些議員要推最低工資,他覺得香港就是因為有太多的福利,弄得他們那些小本經營的,難以再生存下去。我反問他不是因為高地價引致高昂的租金才是元兇嗎?理髮店老品認為這是正常的合理的市場價格,是不可以改變的事實。新自由主義的符號,已經主導了香港人對公義的理解,對現實世界的認知。

近年香港爆出的醫療問題愈來愈多,香港人愈來愈不滿香港的醫療政策。主導符號,未必可以對真實(the Real)所帶來的刺激,進行完全的詮釋。遺漏或未能詮釋的,正正就是拉岡所指的空隙(void)。然而我們是否能夠透過由這些空隙所帶出來的問題,去進行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解構這個主導符號呢?這還是要看我們陷入的病態(sinthome)有多深了!

耶和華神的震怒,可以硫磺火屠城,洪水淹沒世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0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