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瘦身挑戰的啟示

神七瘦身挑戰的啟示



早前各熱血時報主持為了讓自己推上課金神七位置無所不用其極,有的盤口令我譁然(你們自己對號入座好了)。誠然這些宣傳策略跟課金原意本末倒置(原意大概是與節目水平掛勾,並非個人籌款節目),不過熱鬧一下也未嘗不可。其中最令人鼓舞、又能與節目拉上關係,莫過於某著名主持對自己提出的挑戰﹕瘦身。這是城市人類史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回事。

「其實唔難,只要你每日做運動,就有多點機會身型結實起來。」

「其實唔難,只要你勤力讀書,就有多點機會考試拿高分。」

我知我知,我什麼都知,就是提不起勁來。幾十年過去了,我身體從沒結實過、考試成績自懂事後沒再高分過。就「普世價值」、「common sense」的角度而言,這人類行為簡稱「懶惰」。

自古以來,懶惰於不同文化中都被定性為萬惡之一。同時間,跟其他動物一樣,為了生存,人類只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為,絕不會加害自己。假如懶惰只對自己不利,那麼這特性是否有違自然定律?

在我而言,「懶惰」的負面定義是人類為了確保社會有股恆常的建設力量才加諸上去,就像有好一部分人認為「社會要不停擴展、興建才欣欣向榮、繁盛穩定」,於是「停下來就是罪,貧窮是因為不夠努力」。自然生態中沒有「懶惰」概念,螞蟻如站著不動就只有等死,所以他們就是要不停奔波勞碌,而不會在蟻窩開party,此乃求生之基本。

「懶惰」的人因為滿足了自己的基本生存條件便感到足夠。換言之,「勤力」的人就是為了在生存以上,滿足更多物質與精神方面的慾望。選擇不「勤力」,無非是因為機會成本的考量。假如不去減肥的後果是死亡,相信運動場無時無刻都如年宵市場一樣旺。

既然不能否認惰性的存在,我們便要勇於接受,並好好利用這特性。正如«Inside Out 玩轉腦朋友»中,阿愁(Sadness)這股負能量原本被投閒置散,卻是最後令小女孩成長不可或缺的情緒之一。事實上,惰性在社會發展絕對具價值:

(1)懶惰乃創意之源

"I am the laziest man in the world. I invented all those things to save my life from toil." Benjamin Franklin

富蘭克林對美國歷史影響深遠。除了美金上仍印了他的樣子,他還是個偉大的發明家,例如避雷針、雙焦距眼鏡、印刷機等等,為科技及資訊傳播等方面帶來極大進步。他說自己是世上最懶惰的人,而他造的發明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從煩惱中抽身出來。的確所有發明品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協助人們解決問題、提高效率,變相即減輕人類的工作量,好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做,更多具意義的事。

(2)玩樂心態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We should live out our lives playing at certain pastimes." Plato

柏拉圖認為尋找快樂是人類的本能。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心情彷彿是在消閒活動之中,就是生活所追求的心態,也是滿足本能需要的行為。我們不時會聽到成功人士表示他們將自己的興趣轉化成工作並享受工作過程。除非一個人樂意並享受做一件事,否則無論他有多勤力,都不一定能成功。

(3)勤力才不是王道

我們懶得做一件事,有時是因為覺得全力以赴都未必能如願以償。勤力如牛一般死做爛做,的確不能保證成功。要達到某個目的,其實是要在這些日常工序中靈活變通,輕輕後退一步洞悉可以提高效能的方法。有些工作是機器所不能取代,不是因人類比機器更勤力,而是因為人類具備out-of-the-box 的靈活腦袋。

接受它、並善用它所衍生出來的靈感,懶惰其實沒有那麼差。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