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天猛將3》硬派動作時代的終結

《轟天猛將3》硬派動作時代的終結



80年代,陪伴男孩成長的有任天堂遊戲《魂斗羅》與電影《第一滴血》(Rambo)和未來戰士;90年代,硬派熱血動作娛樂式微,取而代之是Playstation遊戲《生代危機》與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千禧年代,男孩的集體娛樂回憶是《Call of Duty》、《Metal Gear Solid》、《Rainbow Six》,動作電影則變成《Inception》、《Dark Knight》及《G.I. Joe》等等。

官能元素仍在,但潮流一直在變,昔日的硬派動作已經過時,與《Call of Duty》成長的新一代,經歷過911事件,不會再相信大英雄一套,美國保護全世界的浮誇意識亦不復再。所以面對Rambo以一敵千的經典場面,自然會質疑箇中之真實性。取而代之,是特種部隊系統性部署、小組式攻略、潛入、擒拿、暗殺等,這些才講得通。不過,老一輩觀眾依然存在,尤其對猛男型戰士與硬派動作的渴求,造就《轟天猛將》(The Expendables)的誕生。

《轟天猛將》系列,一句講完︰集合上世代最強動作明星,打一場火爆、漂亮的仗。只要主角們不死,自然長拍長有。觀眾不在乎劇情有多爛,只要不死的史泰龍與一班War Machine戰友,把全世界打個浠巴爛便心滿意足。比方說,在第二集客串的羅禮士(Chuck Norris)竟然在畫面外殺敵,畫面上所有敵人不消3秒便歸西,安排雖然完全不合理,但一方面調侃流傳多年的羅禮士爛gag,另一方面則滿足70年代長大的麻甩佬童年願望。



可是,傳奇再出色都好,都會有轉變的一刻,因為可用的動作明星都用得七七八八。所以一開始有傳《轟3》邀請成龍出山,但人都走去玩宋祖英,怎會賣你史泰龍賬呢?加上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缺陣,阿諾州長錫身客串,最後劇組換上夏里遜福(Harrison Ford)、米路吉遜(Mel Gibson)、《幽靈刺客》(Blade)的Wesley Snipes及安東尼奧班迪拉斯(Antonio Banderas)。他們的共通點是︰過氣,吸引力顯然比上兩集的主角為低。

而且,今集定調為PG-13級,血腥程度相當之低,老主僱們定必掃興;全片的另一重點則放在一班新人身上,但知明度稍高的只有MMA女將Ronda Rousey。

亦正如起初所言,新世代的觀眾要用新世代的語言溝通,所以除了開場火車劫犯,還保留舊有浮誇的爆炸性動作,第二場戰事已換上全新風格,變成小型特種部隊潛入索馬里盜取危險化武。由場景設計、人物擺位到槍戰場面,彷彿是《Call of Duty》的現實版;大舊佬Caeser被炸至重傷,與遊戲中主角Soap受重場同出一徹。

第三場潛入,換上全新班底,改用高科技輔助,進行隱密式圍捕行動,武器是FPS遊戲常見的滅聲槍,鋪排則是《Rainbow Six》的擬真實小隊戰略,氣氛明顯比前兩場平淡。

最後高潮,由史泰龍及一班老兵營救新兵,與喼神及東歐國家政府軍決一死戰,炸大廈,打坦克,大型部隊間打個你死我活,直情是把《Battlefield 4》的多人戰爭模式變電影橋段,雖然劇組仍努力將劇力推至高峰,但猶如電玩的畫面已經乏力。

電影製作人忘記了一點,是遊戲本身設定參與者的既定角色,潛入與小組攻略的目的是協助玩家投入戰場當中,以第一人稱的視點了解整個遊戲故事的脈落,並荷槍實彈的與同伴上陣,成為戰爭的一份子。但去到電影,當使用同一種手法的時候,觀眾無從參與,攻略場面就變得闀悶,尤其這班鍾情動作電玩的目標觀眾,都已對這些公式的鋪排感到麻目。他們更不會對史泰龍一輩有任何情意結,如同80年代長的一輩,不會給西部牛仔明星賣賬。

當然,《轟天猛將》的星級硬漢班底仍然霸氣,史泰戲依然努力跟時代拚搏,但現實是殘酷的,舊式動作已被天花龍鳳的CGI特技完全取代,而電玩又取代了它們原來的位置,即使再努力也是徒然。也許,這個系列走到今天,畫上句號似乎比苟延殘喘更適合。

(電影宣傳海報)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