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比你慘,所以你已好幸福,別吵

有人比你慘,所以你已好幸福,別吵



幾年前跟朋友談論,講到有些本地基層孩子的家庭沒有申請(或申請不了)綜緩,但單親家庭家長工作也難抵生活雜費,加上捱貴租,導致即使成績不錯,本來可繼續升學的長子/女在十五、六歲就半被迫要中途䮕學全職工作,幫補家用也讓弟妹繼續升學。然而這不像二十多三十年前,現在的確是很多大學生,當大學學位也不能保証你能找到好工作時,這樣的孩子出來社會要做什麼呢,前途又會怎樣,是一個可討論或值得關心的議題。

可是有位中年朋友聽到這些故事之後,即刻不經意地做了個很刻薄的嘴臉,然後說:「有什麼好討論?大陸(中國)呀,人家的孩子八、九歲就要工作啦,山區的孩子都無書讀,香港年青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歷低就由低做起囉,很多人做十年八載就做大經理,志在肯不肯捱,後生細仔不願捱苦,日日OT多幾個鐘就叫慘,嬌生慣養。」

這類答問其實很常見。先不講這類人的說法有多脫節,當有些不公或指出現實艱難的情況,就必定有人跑出來說某某人更慘,只是你大驚小怪/不能捱苦。的確,年輕時能捱苦就不要太怕蝕底,為了得到工作經驗先苦後甜也無可厚非。我們也該明白,不是活在戰亂、手腳健在身體健全、有住所容身等看似簡單和基本的事,都是我們該慶幸的事情,正所謂幸福非必然,所以宗教團體也因而強調要「多感恩」。

可是,人要懂得感恩生活,也該謀求幸福及公義及學習因情況而體慍別人。一看到別人在逆境,或正在經歷生命中困難的事情,就立刻拿世界某處「更慘」的人來比較,但出發點並不是鼓勵或希望對方因而感到處境並不太差,而是用別人的苦難來揶揄當時人當下逆境中承受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事實上是種病態。

這些人往往愛用第三者的更差的情況來跟當時人比較,事實上他們自己也未必經歷過當時人經歷過的事。情形就像去跟一個捱社區食物銀行罐頭的老人說,「非洲國家無食物呀,你日日有罐頭食已經好幸福」,說的人卻久不久去打邊爐食自助餐一樣。是的,有人慘過他,但是否等於他的情況沒問題?這個世上,總有人比你慘,總有人比你好的,但是人們在談論如何改善不理想的生活,而且多數是在基本層面上的事,就左來一句「非洲饑民」、右來一句「中國山區兒童」,那什麼都不用討論了,不用理、不用改善了,大家吃得比中國山區兒童好就不要「多多投訴」了,直情去跟油麻地露宿者說「人家非洲饑民連爛衣也沒有一件,你該感恩」吧,所以露宿者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別再講啦,香港的露宿者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廢老?

這種病態般的想法,可以在生活上很多事情,甚至社會事件上無限延伸:

當一個人剛離婚,你跟他說:「有些人連拍拖都沒試過呢」,那是不是等於離婚不慘不痛?
當一個人因自己公民權或財產被奪,去示威卻被打,你跟他說:「有飯吃還去什麼示威?」那是等於被搶東西都沒所謂了,還有口飯吃就該啞忍?
當某國人的幼女被高官隨便捉去高興,你跟他說:「沒有被丟去妓寨,可得感謝老天爺了!」那即是這種事無問題?
當大家發覺飲的水含鉛量超標而嘩然,你跟他說:「中國山區兒童飲臭水,以前制水要排幾天才有水洗澡!」那是否水質有問題也可以由它算了?

對這些人來說,答案大概也是:「是」吧。那麼,你知不知世上多少人沒衣服穿?學原始人用葉蔽體吧。捱工厰年代辛苦?中世紀的人工作量比你還多啊,還要受酷刑虐待;農民耕田最辛苦,那你就沒資格說教了啦。這樣一來,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收口工作噁忍吧。說出問題,一句「有人慘過你」、「有更差的情況」,那些問題便不是不問題了,笑一笑世界更美妙正能量,真是正能樣。港奴就是這樣鍊成的。

作者面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adyKylieHK/

(唐伯虎點秋香截圖)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