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最近的〈國立大台〉很熱鬧,因為新一輪「阿A作曲大挑戰」又開始了。今輯題目不易拿捏 - 香港愛情。

如何短時間內拿捏一位作家的真實想法?

筆者建議可從該位作家的散文、短文章開始。原因是,故事是創作的、天馬行空的,你會看到作者的創意和文筆。

但散文不同。

一般的實體書乃作者在報章雜誌之結集。那是需要定時交稿、甚至日日寫,很流水作業。怎麼可能辰時卯時都有靈感?故必須由日常事物入手,許是新聞,或者身邊鎖碎事。觀乎執筆人選材與角度,可對其想法略為理解,譬如,到哪裡吃茶、下雨天會做的事、就寢時會否關燈等等。

這些小事情會告訴你,對方是個怎樣的人物;亦舒小說裡面寫男人「皮鞋擦得一塵不染」,只說明她會這樣留意異性,或認為這是好衡量對方是否好男人的標準之一,她本人腳上的鞋履卻不一定也是如此。

然而香港先敬羅衣後敬人。即使說著狗屁不通的論述,被外媒嘲得體無完膚,只要西裝一度,自然有人擁簇,彷如救世主。在那光鮮整齊造型下,肚子裡有甚麼密圈,倒沒有幾多人會留注意。

廣東話的「唔對路」,總令筆者憶起兒時聽得家中長輩教晦,做人做事都要「上路」(上讀做尚) - 不單要品德端正,更要克勤小物,內聖外王。其時長輩用的「課本」就是華夏歷代經典、詩詞、名著及戲曲,故印象特別深刻,至今記憶猶新。

但看今日所謂「港獨」所謂「本土」,如扯線公仔被各勢力玩弄於鼓掌中,姿態要幾難看有幾難看。卻只因造型討好,望落年輕有活力,就被當成是美猴王;殊不知統統是空心老倌、特洛伊木馬......別說「上路」,這年頭連「正路」都如鳳毛麟角。

黃洋達不時在網台節目中提到「克勤小物」,這其實不難做到⸺將手邊的事情,踏實地,心無旁騖地,一一完成。即使外在環境變壞,這些細微的事會成為心靈支柱,不致迷失;其實類近的概念,陳雲《亂世修行》一書中亦有寫過。

黃洋達、陳雲,少穿西服打領呔,會飲酒也講粗口,但兩人不走歪路,一直默默為香港付出。《史記》寫孔子慨嘆「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甚麼時候大家才願承認自己的淺薄與無知?

在香港這片現實到不得了的地方,連傳媒報跳樓新聞都要順手報一報樓價;講理想都難,還容得下愛情嗎 ⸺ 張愛玲在香港寫成《傾城之戀》。蕭紅則於此地完成《呼蘭河傳》等作品。黃洋達剛推出的《金錢師》卷八,也算是愛情故事吧,在曉陽眼裡。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61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