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12月9日)公布,最近完成一項有關盆菜微生物含量的時令食品調查,全部樣本通過檢測。
中心發言人表示,盆菜在冬季聚會中特別受歡迎,而過往曾發生與盆菜有關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因此,中心今年繼續進行這項時令食品調查,以評估盆菜的微生物含量。中心從不同零售商抽取了30個盆菜樣本,檢測較常引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含量,包括蠟樣芽孢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沙門氏菌、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及副溶血性弧菌。
雖然是次調查結果滿意,但發言人提醒市民在選購及進食這種時令食品時仍需小心。消費者應向持牌及可靠的商鋪訂購盆菜,進食前應把盆菜徹底翻熱並盡快食用,或把盆菜保持於攝氏60度以上,避免把盆菜放在室溫下過久,以減低細菌繁殖的風險。如食物有異味或異樣,便不應進食。
(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