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一個不斷帶來苦難的永劫歷程

享受:一個不斷帶來苦難的永劫歷程


今期拙欄將介紹斯洛文尼亞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理論裡享受(enjoyment)之概念,如何協助大家去理解一場社會運動、政治改革或革命,不單無法改善社會問題,反而為社會帶來不斷重複的災害與苦難 - 事實上,享受乃法國心理學家拉岡(Jacques Lacan)的精神分析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於筆者而言,精神分析學屬非常艱深,而把enjoyment中譯做享受,容易產生歧義,令人誤解;因此拙欄嘗試簡單地闡釋享受之概念 - 若解析有誤,責任全在筆者。

齊澤克乃世界知名政治學、哲學兼精神分析學學者,並為蜚聲國際的文化及電影評論人。1949年生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文尼亞,他先鑽研哲學,後到法國跟隨拉岡的女婿米那(Jacques-Alain Miller) 修讀精神分析。迄今齊澤克已發表過百篇文章,著作逾50部,當中15部以英文寫成,其它為斯洛文尼亞文、法文及德文,並最少翻譯成廿多種語言;不少更屬各國大學之指定讀物。除政治理論外,齊澤克的影響力遍及社會理論、歐陸哲學、電影研究、文學及文化研究等,牽涉之廣,媲美法國哲學家福柯(Michel Foucault)、德理達(Jacques Derrida)、德勒茲(Gilles Deleuze)等著名後現代學者。

然而,雖然齊澤克蜚聲國際,但亦受到不少抨擊。有指其學術著作開黃腔,且欠缺系統論述;又說他沒有發展出任何嶄新概念或理論,作品皆引用其他學者的概念。當然,支持齊澤克的都會認為這些抨擊有欠公允;而從傳統學術角度看,其作品及寫作風格或是一種岐出。若與傳統或新馬克思主義者比較,齊澤克在理論建設方面,鮮有地糅合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F.Hegel)辯證法與拉岡的精神分析理論,進而作出有別於傳統的意識形態批判。

齊澤克的思考轉向

齊澤克在2001年之前,主要是思考1989年「蘇東波」(編按:即1989前後的東歐民主化風潮)後共產國家的政制改革問題。齊澤克當時想深化蘇共及東歐的民主改革,以對抗國會的行政干預。但後來他卻改變立場,認為追求深化民主改革,導致東歐各國在後「蘇東波」時期,出現了政制及社會問題。自此時起,他否定了激進民主改革、共和主義之路向,回歸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

「蘇東波」所帶來的負面後果,令他看到2001年前的觀點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思考開始轉向。大部份人都以為,「蘇東波」乃自由主義及民主政制改革打勝仗,但實情是,蘇共及東歐共產國家解體後,人民要面對新一輪災難。國內在管治上意識形態之對抗、各民族間的深層衝突,還有恐怖主義等問題,一一浮現;同時間,又帶來以維謢主權、捍衛自由市場、保護民主政體為名的種族清洗、政治暗殺、反恐戰爭等悲慘的惡果。

南斯拉夫(Yugoslavia)解體後的十年,讓齊澤克明白到,劫難的出現皆因前政權管治下,舊有的生活習慣、官僚主義等,緊緊捆綁著改革進程。所謂捍衛主權、深化改革民主政體只是煙幕;這煙幕掩蓋著固有的深層問題,令苦難不斷重演。事實上,中國的共產革命亦是如此 - 1949年起,赤化並無糾正中國的問題。中共治下,社會不斷重複晚清、民國時期的貪污腐敗、民不聊生。齊澤克認為,種種問題源自於死亡的驅動力(death drive)。

死亡驅動力與享受

齊澤克以拉岡說的享受(enjoyment,拉岡用的法文是jouissance)之概念去解釋苦難永劫回歸。筆者認為,可用嬰兒成長過程解釋拉岡的享受;而近代哲學家牟宗三在其著作《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就以嬰兒成長去闡釋黑格爾的辯證法 - 嬰兒出生時與外界乃整全的關係,即辯證歷程中「正」的開始;成長中的嬰孩發現自己與外界的對立,可以控制手腳卻無從控制身體以外的東西,即進入「反」的歷程。及後嬰兒長大成兒童,身體始與外界再次接軌,掌控部份外在世界的東西,即「合」的歷程。嬰兒的成長過程,即經歷了無數次「正、反、合」辯證過程。

而精神分析理論裡的享受,亦可以此例說明之。嬰兒甫一出生依然連結母體;但隨著時間,嬰兒與母親的身體分開。為此,嬰兒將會想盡辦法,再次連結母親身體 - 這過程是種享受,一種讓人痛苦、不愉快, 且永遠無法成功的享受 - 即精神分析學宗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下圖)說的戀母情意結(Oedipus Complex)。這種分裂無法癒合,亦只有正反,而沒有合的歷程;是畢生的死亡驅動力。

無法開花結果的愛情,其過程就是精神分析理論裡所講的享受 - 不能自拔的、淫褻猥瑣的,及明知會摧毀自己的性行為,亦是享受。這種享受將人綑綁在期待裡,期待著虛幻的、海市蜃樓般的救贖。齊澤克於《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中譯:意識形態的昇華客體)一書引用德國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最後一部歌劇作品《Parsifal》(中譯:帕西法爾、上圖) ,進一步解說享受之過程在政治行為上的死亡驅動力。

享受:永劫的聖杯儀式

《帕西法爾》三幕劇講述保衛聖矛(Holy Lance)與聖杯(Holy Grail)之故事 - 聖矛即曾刺入耶穌胸膛的長矛;聖杯乃盛載過耶穌寶血的杯。被選為保衛聖矛與聖杯的聖騎士領袖,為殲滅想搶走聖杯與聖矛的惡魔出戰,過程中因美色而分神,被惡魔刺傷並奪去聖矛;受傷且失去聖矛著實令領袖羞愧,而一直無法痊癒的傷口亦教他痛不欲生。但身為保衛聖矛與聖杯的領袖,每年都必須主持祝福保衛聖杯及聖矛的騎士的儀式,令他們保有不死身。由於領袖被聖矛所傷,故祝福儀式只可保住其性命,而無法讓傷患痊癒。如是者,每年聖禮都令領袖無法死去,並繼續受傷患所煎熬。為此,領袖不斷向聖杯禱告以解苦痛,最後聖杯啟示說,純潔聖騎士帕西法爾將從惡魔手中奪回聖矛並成為新領袖,同時治癒他的傷患。

聖杯的故事歷來有多個版本,主題大都圍繞性所帶來的傷患;《帕西法爾》屬其中一個。領袖受傷的大腿乃陽具之暗喻;而每年必須進行的聖杯儀式,讓領袖墮入永劫的苦痛中。齊澤克透過《帕西法爾》展示了,享受如何將整個社群或社會,拖進萬劫的苦難處境裡。

他指出每個社會都有聖杯儀式。換言之,每個社會都會有些人相信,能以此界定這個社會特質的主要符號(master signifier)。大家都相信,實踐這些符號尤如舉行聖杯儀式,並可還原已失去的東西 - 儘管每回儀式過後,依然無法彌補所需要的東西,或尋回失去之物,但我們總相信有救贖的一天,相信最後還是會有完美的實踐。這好比英國哲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Hayek)的信念:保障自由市場的法律在不停進化,最後可走向一個既公平亦公正的自由市場。但我們見到的,卻是日益敗壞的自由市場 ...... 然而,這是享受的過程,是永劫的過程。

或許筆者以香港社會為例,可讓大家更加明白何謂享受,永劫的享受。法治是香港的聖杯,因為大部份香港人都相信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法治。因此,不論大小遊行與示威,都要以和平理性地進行,以免破壞聖潔的法治。儘管香港政府以野蠻手段及違憲的方式去竄改基本法,背棄推行雙普選的承諾,但是在2014年,逾七十日雨傘革命期間,香港人仍然以奉公守法的方式去進行聖杯儀式般的抗爭 - 深信聖潔的騎士,總有一天會治癒香港社會的傷患。然而從齊澤克的角度看,這只是一種由死亡驅動力帶來的永劫失敗。

通過特有的享受方式去實踐所相信的意識形態,香港人將永劫地活在意底牢結(ideology)裡。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6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