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戰英烈傳II:誰在抗戰?

香港抗戰英烈傳II:誰在抗戰?

剛過去的暑假,大家就正在爭拗所謂抗戰勝利紀念日放假所為何事?從而就帶出香港重光紀念日的一段歷史,筆者亦就此撰文寫過《香港抗戰英烈傳I:我們為何多了一天假期?香港的抗戰》一文介紹過,原意也是希望為一眾曾參與香港保衛戰的抗日中外英靈立此存照,竟然到近日又有無恥電影製作人發噏瘋講了一堆有辱香港抗戰先烈的屁話,筆者也就不得不疾書頑擊,以正視聽,也敬希各關心香港史事的諸君看官抱著慎終追遠的心思細心閱讀及思考。

香港保衛戰在不同史觀下的演繹

無疑,香港保衛戰歷史之所以惹來多番論爭乃由於香港自九七年之前,並無本土史觀念,而九七以後又為大陸愛國史觀壟斷,由是「香港自古乃中國一部份」(有些版本會加上「不可分割的」我呸!)「香港人即中國人,血濃於水」及「英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等惡毒觀念則凌駕於香港史學研究之上之勢,成為一窩粥內的老鼠屎,前文提要的就是指出今年九月三日無端多了一天公眾假期,煞有介事的要註明甚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日」之類。是大陸要將香港納入其愛國民族主義的肉麻史觀的論述之上,硬要將香港說成有份同大陸參與抗戰,以增強其「血濃於水」的說服力而已,但事實不然,以戰論戰,中國所謂的八年抗戰與太平洋戰爭其實不是一樣,只是它們也是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而中國編一個中國人民乜乜乜又法西斯又物的紀念日出來,只是巧納名目,混淆概念罷了。

香港保衛戰與歷史修正主義

至於王大導的史觀,就完全對應甚麼叫「英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老共概念,除了王導,其實近年中國大陸也有不少老而不死的狗官如陳佐洱(中共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前主任,現任全國港澳問題研究會長)之流講過類似言論,其大意說法就是指英國當年棄守香港,日軍入侵之際很快棄械投降之謂,無非想指出英國對香港無情無義,目的是想香港人別太過擁護或眷戀前宗主國,簡單來說,就是「去殖」(陳佐洱在今年九月在一個活動中提到香港問題,源於97年後香港未有依法實施去殖民化,及去中國化愈來愈烈,言論後來惹來各界關注及回應,增加香港「去殖」的探討),透過歷史修正主義(亦即篡改歷史)從而掩蓋當今港共政權遭部份港人唾棄,極不受歡迎的事實,王導的言論,只是為了迎合當權者的喜好而已,俗氣一點的說法,就是「舐共」。不值一哂,只要我們堅守常識,相信歷史,擁抱真理認真探究。王導之流很快便不攻自破,自絕於世,猶如聽到某銀行機構來電借貸然後掛上電話一樣瀟灑。

香港保衛戰與太平洋戰爭

那歷史真相是怎麼了?又應該探究甚麼?好了,正如前述,發生在1941年12月8日至25日共十八日的香港保衛戰。是要納入太平洋戰爭的框架之中。要是將香港戰役說成是中日戰爭的一部份,最後也由共產黨屬下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在西貢英勇抗日,解救香港,以體現「如果不是中國大陸,香港早就死了/完蛋」的自我預言實現。如此則那不能說他在篡改歷史,或許只是王導心中平行時空的一個構思或其電影新(老)作的一部份,可能要他老人家(老而不死)出來澄清好了。1941年,日本因美國石油禁運而雙方展開談判,到11月底,日本大本營(日軍方決策當局之最高司令部)認為與美談判無望,毅然決定南進(注:近年不少研究亦指出: 日本派出特使赴美談判,只是假意迎合,以圖麻痺美國,製造和平假象,實際已作出軍事部署,伺機而動),入侵東南亞諸國以掠奪戰畧物資,而大部份東南亞國家又是歐洲國家殖民地,而當時英法荷蘭等正與納粹德國打得火熱,無暇東顧,此刻南進,必如探囊取物,垂手可得,唯一顧忌的是在太平洋有最多軍力的駐守於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要南進,就必須過美國這一關,於是12月7日清晨(美國夏威夷時間),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幾近全殲,同日,日軍海陸空軍憑藉其在遠東地區近乎無敵的優勢,同時入侵東南亞(包括香港),翌日,美國宣佈對軸心國宣戰,是為「太平洋戰爭」(見下圖)。



首先,王導帖文說「1941年聖誕,日軍打香港」這句已經很有問題,我們曾受西方文明開化的港人所認知的聖誕是一個節期,在每年西曆的12月25日,香港是在這天失落日本手上沒錯,但卻不是那天才被打,這位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糸畢業的導演,不是語意含混不清,就是其平行時空與史實出了亂子,再不然就可能是其所指的聖誕實為性誕,與我們所認知的聖誕不一樣就是了。

在珍珠港慘遭襲擊的同時,日本26架八九式轟炸機及九七式戰鬥機從廣州天河機場起飛,於香港時間12月8日早上7時40分率先到達香港上空,並向九龍灣至九龍城一帶的啟德機場投彈,施以空襲,香港保衛戰打響!(見下圖)日本首輪空襲共擊沉了英軍兩架水上偵察機、擊毀一架魚雷轟炸機及八架客機、輕傷另一魚雷轟炸機,香港制空及制海權完全落入日本手上。




而日本陸軍第廿三軍38師團228,229及230聯隊則早於十分鐘前的7時30分開始展開跨境進攻,由於英守軍早於那天清晨4時45分已截聽到東京電台發佈向英國開戰的日軍暗號,隨即開始破壞鐵路橋樑及通訊設施等,以拖延日軍南下。而日軍只能並分兩路向錦田及沙頭角一帶緩緩推進。到下午才抵達大埔太和(見下圖)。




這天是1941年12月8日,不是聖誕,是為香港保衛戰的第一日。(見下圖)



香港之戰中誰保衛香港?

大日本帝國向大英帝國宣戰,才向香港殖民地出兵,那駐守香港的當然是以英軍為主,而當年英國駐港部隊,成份亦相當多元性。來自英國本土的英軍部隊包括皇家蘇格蘭第二營(共769人)、米杜息士第一營(共764人)、第五皇家炮兵防空兵團(共588人)、皇家炮兵第956防衛小隊(共174人)、皇家炮兵海岸重炮兵團(共940人)、皇家海軍(共1600人)、皇家空軍(共100人)以及皇家香港新加坡第一炮兵團(共874人)。還有長年常駐香港,俗稱「啹喀兵」的印度籍英軍兵團包括羅介普第五營第七團(共892人)以及龐遮普第二營第十四團(共1005人)。陳佐洱曾謂「英國根本不在乎香港,駐港英軍的軍餉來自香港納稅人的錢。」。然而,當年英國對日本在戰略上採取被動,充其量只能在1935年起,香港政府展開預算高達5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大肆修築炮台、防空洞、又在1939年通過《戰鬥人員義務法令》,實施徵兵制,是英國有史以來實施徵兵制的殖民地,而徵兵法令對象乃香港英籍居民,說英國洋人貪生怕死顯然是刻薄說詞,特別對那些生於太平年代、長得肚滿腸肥的人士,不得不說一句: 「打仗既野,又讀得書少,你識條鐵咩?」港府又於1940年開始實施儲糧及濟柴薪管制,又瀕瀕舉行防空演習及實施燈火管制令,說港英政府甚麼也不做,不重視香港,也不符事實。

(當然也得看你所謂「重視」的標準如何?),在戰略上過份輕敵是真,主要是受限於1922年《華盛頓條款》中規定,英國不能在子午線110度的太平洋地區內作軍事部署,香港的設防由此受到限制,直至1933年倫敦海軍會議中才廢除《華盛頓條款》(故才出現1935年的500萬英磅計劃),但港府不相信已進佔廣州的日軍會貿然來犯,又將英海空軍主力集中在同為英國殖民地,通往印度洋門戶馬六甲海峽、具戰略價值比香港更高(當時倫敦當局判斷)的新加坡上,的確是忽視香港防衛需要及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加上英國正在歐洲和非洲忙於應付德國和意大利,根本無暇東顧,這種現實情況豈容忽視而妄論。而直至開戰前數月,才從加拿大派出近2000名新兵駐防,即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共954人)及加拿大皇家來福槍營 (共912人)。還有以根據《徵兵法》而組成,以香港英籍市民為主的香港義勇軍團(共1947人),再加上其他軍需補給、輜重運輸雜役等(共1816人),英日開戰一刻,總兵力達13981人,並非狗大導所講的只有「英軍和啹喀兵」,加拿大兵最後也死傷枕藉,甚為無辜。而日軍最初認為英國會固守香港,又高估英軍作戰力量,判斷香港可守數月甚至數年,是故日本部署入侵香港的《南方作戰》計劃,早於開戰前一年半前展開,甚至傳聞將廣州白雲山地區列為軍事禁區,模擬香港新界地勢進行山地作戰訓練,並制定「先佔領新界、九龍,再渡海進佔港島」的戰略(謝,1995),侵略香港部隊達39700人。面對一支早作準備、訓練有素、野心勃勃、人數又數倍於己的敵人,香港防軍能守戰18日。卻被狗大導說成只守「一天半就投降保命」,真是死也難冥目,不如請博學的王導演,走到西灣國傷紀念墳場及赤柱軍人墳場,逐個墓地查考,究竟誰人投降?又有誰人保命?

共十八日的香港保衛戰,可將之分作三個階段,從前述日本空襲啟德開始到九龍陷落,是第一階段。前述日本早已為新界作戰早作準備,結果日軍步兵長驅直進,30小時內,日軍後上的重型裝甲部隊還未抵達,一個日本中隊只用了一個晚上,趁機搶攻金山高地,一舉攻破原以為可堅守數星期的,有「遠東馬奇諾」(註:馬奇諾防線乃法國在二戰前在法德邊境設置的防禦構築物,號稱固若金湯,結果二戰開打迅速被德軍攻破)之稱的醉酒灣防線(註:其命運果然也如真正的馬奇諾防線一樣。),此後,日軍攻佔城門水塘(見下圖),攻勢便如水銀瀉地式向九龍進發,雖仍有少量殘餘的英印部隊與日軍周旋。



但日軍重型榴彈砲及遠程砲亦已陸續進入新界陣地,並與昂船洲及港島的海岸大砲互相轟擊,港九市區亦漸漸嗅到硫磺硝煙的味道。(見下圖)



此時,日軍部隊源源不絕地湧入,日軍已掌握新界主要山頭,英港防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不得已下達撤出九龍的命令,是時訊息不通,九龍民眾亦不清楚戰況如何,只見一支又一支英軍殘部沿彌敦道走到海傍,12月11日傍晚,日軍未到,但數以萬計的流氓和黑幫成員(勝利友)乘夜便從西環渡海準備洗劫九龍,這些黑道之人趁火打劫,遺害香港市民的,都是香港華人。王導謂「英軍.......投降保命,任香港人比日軍姦淫虜掠」,顯現又是不符史實、不求甚解後亂說一通之謂。是夜,九龍成為一座不設防空城,無數九龍市民被搶劫,當時的香港華籍警察(又是華人!!),基本上早已被日本收買及滲透成為漢奸(或港奸),被編成「第五縱隊」(根據謝永光先生引述唐海《香港淪陷記》說法,港府將警察分成ABCD四級,故有ABCD,大頭綠衣之說,「第五縱隊」成員是C級警員,都是廣東人,也有一些潛伏在其他政府部門內,在港活動已有經年,戰前負責收集情報,開戰後則從事在敵後方策反碌破壞的工作。後來,「第五縱隊」也成為奸細或間諜的代名詞) (謝,1995),12月12日在日軍尚未抵達九龍市區之際,第五縱隊成員走到尖沙咀當時只有六層但為九龍最高建築物半島酒店天台升起日本太陽旗,製造九龍陷落的景象(謝,1995)。實情是當時日軍才緩緩進抵鑽石山、馬游塘、加多利山九龍醫院等地。

英軍陸續撤出九龍,港島成為最後的防衛要塞,而日軍則亦對港島形成合圍之勢。為消磨守軍意志,日本開始向英軍招降,但遭到當時剛上任數月的港督楊慕崎嚴詞拒絕,總司令莫德庇少將重新部署防衛戰略,以從九龍撤退回來的英印殘部防守銅鑼灣至柴灣及深水灣以東的海岸線。總部位於大潭道與石澳道交界的高地上,由瓦里士准將指揮,是為東旅。而以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為主力的部隊則編入西旅,負責西環、中環海軍船塢,薄扶林至香港仔西海岸的防衛,總部位於黃泥涌峽一帶,由羅遜准將指揮。而日軍砲兵部隊司令部亦移至城門尖山,又從中國戰場調動近200門大炮,包括射程達10公里的重型攻城砲。並在港英政府拒降後開始大舉炮轟港島,英軍亦向九龍開砲反擊,是夜,摩星嶺炮台及西環貨倉中彈起火,大火通宵不息。此後,雙方連續六日展開激烈砲戰,不止戰略設施如西環貨倉、北角油庫、灣仔海軍船塢、七姊妹道發電廠、中區警署等中彈受創,港島北岸的住宅民居亦暴露在日軍火網之下,頓成炮灰,至於英軍炮擊亦多翻擊退日軍登陸隊突襲。但港島開始面臨缺水缺糧的情況。

12月17日,日軍一方面向守軍再度發出招降通牒,另一方面又多次派出戰機大舉空襲,是夜又派出兩連敢死隊,直指北角電燈公司附近海岸,被配備探射燈的機槍陣地防軍迎頭痛擊全殲。翌日,在英軍兩度拒降後,日軍再發動大型渡海作戰。英軍司令部戰略部署重視西線多於東線,因為港英政經軍事中心集中在中西區,結果日軍從東九龍茶果嶺、牛池灣至土瓜灣一帶出發集中向港島東區進攻,並最終成功在北角、太古及筲箕灣強行登陸,開闢灘頭陣地,另一支日軍佐野兵團部隊則派出日本游泳健將、1936年柏林奧運銅牌得主小池禮三少尉,率奇兵泅渡港九最狹隘的海峽,相距僅1000米的鯉魚門海峽(謝,1995),並成功在西灣登陸,攻佔西灣砲台及鯉魚門軍營(今海防博物館及麥里浩夫人渡假村)並對駐守當地的香港義勇軍第五防空炮兵連的二十名士兵展開屠殺。日軍陸續在港島登陸,英軍雖零星在海上及灘頭進行反擊,而日軍向山上推進,攻打位於黃泥涌峽的西旅總部,黃泥涌峽是港島南北交通交匯處,英軍拼死守衛,日軍陣亡近六百人花了三天才能攻克。佔日軍在香港戰役中陣亡總人數的一半,而西旅指揮官加拿大的羅遜准將也在黃泥涌峽戰役陣亡殉職,是香港保衛戰開戰至今陣亡的最高級別官兵。單是黃泥涌峽一役已經打了三天,哪個混蛋說英軍一天半就投降保命?

日軍攻克黃泥涌峽後,兵鋒直逼渣甸山、大潭、赤柱及深水灣等地,聶高信山、金馬倫山先後失守,22日子夜,搶攻淺水灣酒店、並對酒店內英籍平民展開殺戮。23日日軍繼續從港島南北兩翼向西推進。24日港島市區銅鑼灣及灣仔一帶出現零星巷戰(見下圖)。




到是年12月25日聖誕日,市區據點已為日軍佔據。巷戰進入尾聲,山頭陣地已全失,守軍已無險可據,總司令莫德庇少將在這天下午4點下令各作戰單位向就近日軍指揮官投降。傍晚6時,莫德庇少將偕同楊慕崎總督與日方參謀多田中佐渡海到達尖沙咀半島酒店三樓的日軍司令部,在微弱的燭光下向日23軍司令酒井隆中將簽署投降文件(見下圖)。



近萬名守軍經過18天苦戰後,香港淪陷,是為黑色聖誕節。接下來就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見下圖)。陳佐洱這頭狗賊竟謂港督和英軍「怕死」而降日,但實況為日本數度招降不果,楊慕崎總督在投降後亦被送入半島酒店內台灣及滿州國監禁,淪為戰俘。在看過十八天香港戰役的戰況後再回看這種言論對英靈先烈極不尊重,是喪心病狂,陳氏早前已為人所撻伐,筆者亦按下不表。



歷史鐵證難移不容篡改

十八天的香港保衛戰,香港守軍包括英國、印度以及開戰前半個月才抵達的加拿大部隊共一萬多人裡,陣亡人數近5000人(見下圖,以此存照),投降後則成為戰俘被送入集中營。



總結而言,香港保衛戰是日本南進計劃的一部份,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戰場。並略上的客觀本質,戰役參與者是英聯邦成員、香港民眾,二不可抹殺香港守軍在守衛香港的血和汗,或謂英國及香港當局戰略失當在前,戰時輕敵誤判在後,致使香港最後有聖誕失守,但並非中共妄言之中如此窩囊和貪生怕死(謝永光先生在1995年著作:《香港淪陷: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一書對香港保戰有詳細敘述和分析,筆者認知和本文資料有不少就是源於該書。)。以戰論戰,勝敗乃兵家常事。諸葛亮六出祈山也未能光復漢室,也不可撼動其對劉漢皇室的忠誠。即使今天小人當道,抗戰英烈浩氣長存,歷史鐵証難移,又豈容等閒鼠輩妄議及輕易篡改。

香港淪陷、東江縱隊與後續

在日本軍渡過深圳河進擊香港之際,亦有一支部隊從惠州出發,悄悄地尾隨日軍進入香港,在香港失守以後以新界作據點,繼續抗日,直至三年零八個月結束之日,這就是近年港共政府大肆宣傳、藝人唯唯在微博發文要致敬而遭網文狠批(也就是狗王導發瘋之源頭)的對象: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簡稱「東江縱隊」),究竟這支神秘部隊當年的作為、角色如何?又應否向他們致敬?又何故成為中共在香港大吹大擂,無端奉上神檯的祭品?欲知後事如何?請按LIKE & SHARE並看下文分解。(如言之有物,更歡迎留言提問及作學術探討。)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謝永光:《香港淪陷: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1995,香港,商務
十八日戰事研究社編:《30分鐘圖解十八日香港保衛戰》2012,香港,十八日戰事研究社
《香港抗戰英烈傳 I:我們為何多了一天假期?香港的抗戰》
《壹周刊》關於本港某電影人與本土派人士展開網絡文戰之報導(2015年12月20日)
圖片說明及來源:
圖一:1941年12月25日,香港守軍死戰18日後,楊慕崎總督與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與日方參謀多田中佐渡海到達尖沙咀半島酒店三樓的日軍司令部,在微弱的燭光下向日23軍司令酒井隆中將簽署投降文件。香港正式淪陷,是為「黑色聖誕節」(網絡圖片及一圖製作加工)
圖二:1941年12月8日《華僑日報》報導港府宣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香港大學舊報檔案)
圖三:1941年12月9日《華僑日報》報導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英美對日宣戰,是為「太平洋戰爭」,香港戰役為太平洋戰爭一部份。(香港大學舊報檔案)
圖四:1941年12月9日《華僑日報》報導日軍空襲香港,並籲全港軍民同心抗日。(香港大學舊報檔案)
圖四:1941年12月8日《工商日報》報導楊慕崎總督下達「全港動員令」。(香港公共圖書館MMIS)
圖五:1941年12月11日《工商日報》報導香港戰況。此時日軍已攻克醉酒灣防線。(香港公共圖書館MMIS)
圖六:「香港保衛戰」:日軍零式戰機大舉空襲香港(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七:「香港保衛戰」:日軍步兵部隊進佔大埔情況,圖中見到「北盛街路牌」,估計圖中橋樑為廣福橋或太和橋(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八:「香港保衛戰」:日軍在新界設立的檢查站(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九:「香港保衛戰」:日軍砲平兵部隊佔據九龍山頭,建立陣地,與港島守軍互相砲轟。(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十:「香港保衛戰」:日軍佔領市區街頭(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十一:「香港保衛戰」:日軍搶攻港島,在最後關頭與守軍展開街巷戰(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十二: 「香港保衛戰」:香港淪陷後,日軍在九龍市區進行「入城式」,象徵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開始。(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十三:「香港保衛戰」:部份香港守軍的合照( FB香港澳門古今專頁,Wai Tse於2015年12月25日帖文)
圖十四:有本港某電影人公然侮辱香港抗戰衛士,其言論偏執,無事實根據,抹辱先烈,無恥之極,引起網上論戰 (網絡截圖: Kiu Cho於2015年12月20日FB之帖文截錄自該電影人於2015年12月19日微博帖文)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