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普聯方案「三鬼」拍門

真普聯方案「三鬼」拍門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當年,白居易渡江有感而發寫下的詩,竟然可以套在香港現況上面,語是靈犀也好,巧合也罷,當中景況之蒼涼,兩者實是相去不遠!

從終極普選聯盟走到真普選聯盟(真普聯)的一群民主派,非但未能適時為香港取得普選,更甚者是,來到這個關鍵時刻,香港前途生死一線的關口,還是未曾覺悟,幻想可以從中共手上乞取民主。

真普聯近日提出普選特首的方案,分別是通過「提名委員會」、「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產生來屆特首候選人,他們稱之謂「三軌制」的方案,卻筆者只認為是「生鬼」有餘,內容鬼祟!

到底「三軌」並行是香港民主普選的王道?還是,「三軌」實乃「三鬼」拍門,毀滅香港民主普選的歪路?箇中玄機,或許容筆者逐一作膚淺分析。

首先,是「提名委員會」。無論提委會是如何產生,或真普聯所言「大幅度民主化」之虛浮希望,也逃不過「如何透過提名委員會,篩選出符合香港人意願之特首候選人?」的質問。何況,真普聯明言提委會可大致跟隨現時選舉委員會的「小圈子」組成辨法,又沒有解釋如何將提委會「大幅度民主化」,有如空口說白話。

故此,「提名委員會」的建議,可被視為向中共屈服的第一步,屬於「第一隻鬼」!

到了「政黨提名」,這個建議更形奇怪。建議的重點,是「須取得2016年立法會直選中全港5%有效票數的政黨,單一或聯合提名一候選人」。如以整體有效票數為基礎的話,根據經驗推算,來屆立法會選舉結果仍然會是大黨天下。換句話說,小黨要通過聯合提名,方能達到「5%有效票數」的門檻,亦即代表傳統大黨將會得到絕對優勢。無疑,這種為小黨派推舉候選人製造困難的待遇,客觀效果就是間接進行篩選,那更不好論及獨立議員如何從不必要的困難裡面,聯合起來推薦出候選人!

這種完全視「選舉應顧及公平參與」原則為無物的建議,難道又不是「另一隻鬼」嗎?

然後,來看看非常接近「普及平等」選舉原則的「公民提名」。真普聯提出,任何人只須取得1%選民聯署,即有資格成為候選人,那屈指一算,大概是3萬名選民左右,便可以推舉一個特首候選人出來。一個百分點的門檻,屬於合理範圍,無甚爭議可言。若然,還有人認為存在門檻過高的問題,基於要解決事情並不複雜,那可以留待日後再作商議。

可是,觀察事情總不能單一角度出發。民主黨的劉慧卿與涂謹申,先後公開放言,語「公民提名」非不可或缺。這些訊息的背後,代表他們對「公民提名」非抱堅持態度,反之更似視之如「副點」或「甜品」般,可有可無。更荒謬的是,民主黨今日發表聲明,表示「三軌制」並非綑綁,也非缺一不可,由此可見,民主黨為求有入閘,連最有效抗衡中共篩選的「公民提名」也打算放棄!

再者,無論是經「政黨提名」或「公民提名」推薦的候選人,最終還是需要由提委會「確認」其參選資格。雖然真普聯希望屆時提委會的「確認」只是形式性,但說到底仍然留有空間予中共篩走不合意的候選人。這種把篩選權力最終交提委會手上之做法,反映出不論任何形式的提名,都不過是一場大龍鳳的掩眼法。最終,還是逃不出所謂普選,實乃蘊含小圈子先行負責篩選的格局。

不能獨存、繞不過提委會的「公民提名」,就是「第三隻鬼」。

至此,到底是「三軌」還是「三鬼」,相信香港人已經心裡有數。

事實上,要達到公平、公開與公正,甚至均衡參與之目的,單獨的「公民提名」,已可滿足需求。任何人企圖制定比「公民提名」更複雜的選舉程序,其目的必然不善,要不就是暗中進行篩選,再不就是建立選舉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