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籌款)主義行動

社會(籌款)主義行動


小時候看吳剛食炭飲滾油、肥姐穿緊身衣踩雞蛋去為慈善機構籌款,就算加了鼓聲增強緊張感我仍然覺得很無聊。踩雞蛋跟社會服務有甚麼關係?然而,「無聊」純粹是個人感受,客觀來說這些藝人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踏實地換取酬勞;透過表演娛樂大眾,從而換取掌聲甚至令從不喜歡孤單一個的有錢主席慷慨解囊。當然,善長人翁捐錢不是真的為了看表演,而是表演背後的目的:支持社會服務。所以,要籌款就要盡力做點事」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如果只是拉banner、講口號,但又不為議題做點事,簡單來說是搵老襯,主席是不會理會你們的。 

關於社會主義行動的搵老襯行為,新春期間熱血仝人已經以連續技為他們開年,我點到即止好了。今次想講社會籌款主義行動。 

稍有留意科技/設計的朋友或多或少有聽過 Kickstarter 這個於美國設立的籌旗網站。在設計、出版、舞台、電影、遊戲、食品、科技等範疇中,如果有任何新點子但又無資金去將意念實行出來,就可以將這計劃放上 Kickstarter提交者只須圖文並茂介紹自己的創作,並列明需要的投資金額。任何人對你的點子有興趣都可投資落去,這些人叫做 backers。提交者不能對 backers 提供金錢上的回報,而只能以創造出來的產品優先送上作為報酬。聽來好像好不可思議吧有陌生人投資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真的有不少產品都會給超額投資,其中最厲害的是現在於香港都有發售的 Pebble Watch,一隻用 e-ink 超薄顯示屏、可以自行設計版面、與手機同步的手錶。這創新設計共籌得過千萬美金,超額逾10,000倍,實為最厲害的計劃。理論上大家都有所得益設計者可獲得資金實現理想投資者可率先享用最新技術網站本身也可抽取總集資金額的5%。全世界的網民都能輕易投資然而只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的居民能夠集資 

為甚麼 Kickstarter 沒有在其他地區發展業務我並未深究。如果純粹以我們熟悉的香港與中國地區來看這網上服務只會是徒然。而當中重點是當地的營銷文化。在 Kickstarter 這個生態環境有三組群眾所形成:企劃者投資者與旁觀者。以精於做生意而聞名的中國人大多不會做先行者角色因為先行者開闢新路時當中一定涉及不少開發成本。成功例子也不會多。以慣於做買賣、turnover 很快的商人來說要賺回開發成本的速度與成效相對模糊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動手研發更遑論做一個投資者。於是大部分中國人都願意先做旁觀者站後一步看先行者運作如何。成功的話便爭相仿效以坐享漁人之利。我想這是現今大部分創先河的都是西人的其中一個原因。 

要獲得任何形式的支持就要做實事就像我們做產品設計也不能遮遮掩掩,以為左瞞右騙便能成事,實際並沒有大家內心極度渴求的捷徑可言。這是定律。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