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引致登記死亡個案 去年有10665宗

心血管疾病引致登記死亡個案 去年有10665宗


衞生署為響應今日(9月29日)「世界心臟日」,呼籲市民採取積極方式預防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殺手。然而,八成心血管疾病引致的早逝個案是可以透過控制風險因素及實踐有益心臟的生活習慣,如保持良好飲食、多做體能活動、不吸煙及避免飲酒而預防。
  
在香港,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22年,因心血管疾病引致的登記死亡個案共有10665宗中,包括6791宗心臟病死亡個案。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採用Framingham風險模型,以預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在40至74歲陸上非住院而沒有相關病徵人士中,心血管疾病屬高風險(未來十年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20%或以上)的比例為18.4%。屬高風險的男性(34.0%)比例遠高於女性(4.9%),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從40至44歲的1.1%升至65至74歲的44.5%。
  
為推廣心臟健康及對抗心血管疾病,市民應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包括保持均衡飲食及限制攝取油、鹽和糖;每星期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如快步行)或等量的體能活動;減少久坐時間;不要吸煙及避免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