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水袋的傳說

一個水袋的傳說



如果說潮流興環保,一定俾人打,因為「as a 萬物之靈,人類有責任去珍惜及愛護環境,這不是潮流是責任。」身邊總有個環保友響左近。只是不明白,既然講到「責任」如此嚴重,何解政府都不做點甚麼去遏止大家繼續生產使用同扔膠樽,反而搞回收,收膠樽然後...... 嗯...... 然後其實我不太清楚回收之後會點做。畢竟,我只是一介市民。

早年有款樽裝水以環保做賣點,推出可扭細的膠樽,為回收箱省位。之後又出植物樽(植物成份只佔兩三成),但又沒聽說品牌會用回收的膠樽再造。當時想,舊膠樽應可重用吧?不過傳聞只可重用十次八次,之後膠樽會釋出毒物影響健康。雖然我不怕死,還常常吃垃圾食物,但都不太想飲膠止渴。

曾經我很喜歡喝茶,常常買枝裝烏龍茶,無糖的,一日可以飲幾枝,得閒飲茶唔得閒都飲。不過茶賣得愈來愈貴,唉。單是飲茶食煙一日要花上百元,加上搭車食飯睇戲,自問不是大嘥鬼但肯定是大洗鬼。洗腳唔抹腳果隻。

個個都洗錢,唔通個個都想洗錢咩。坊間有連茶隔的透明水樽,大大個貌似可靠,好似幾不錯!飲晒?面皮厚過通勝的我,食飯時順道向侍應要點熱水沖茶不難,年中慳不少錢。但原來有分為玻璃製及膠製的,前者我已打爛三個,得不償失;後者總不放心,如果水太熱會溶膠怎辦?最後只好留在家中做水瓶。

肉赤過後,出糧,又一條好漢。母親大人介紹我買個容量約300ml 的日本製保溫瓶,她說這就隨時可以飲熱茶。不過當時對茶的熱情開始冷卻,轉投咖啡的懷抱,飛砂走奶的齋啡與 expresso 最得我心。由於飲咖啡前後我喜歡喝水,最理想是室溫或凍水,所以保溫瓶似乎不太合用,而且體積與重量亦不瀟洒。最後把簇新的保溫瓶送給媽媽,據知她轉送予粵曲班同學。

又繼續尋樽之路。

某日,為搜羅表弟妹的生日禮物去逛「行山舖」,總覺行山品牌的產品比較實用比較靚。在一堆雪褸天蠶衣之間遇到這個水袋,大喜!雖是膠製,但可重用,而且安全,不含BPA、BPS及phthalates。最緊要是外型OK,拿著出街不失禮。嘻嘻。最妙的是飲完可以摺埋,輕巧得難以置信,只是不耐熱,但沒所謂啦反正少飲熱水,於是買了個一公升容量日日用。後來發現 amazon 有賣,而且款式更齊,不過由於加上運費後與香港的售價相無幾(炭排放與素食一樣都是個「撩交鬧」的題目,信我),只好作罷。

就這樣,重拾帶水的習慣,同時由於香港的煙仔太貴也戒煙了,外遊時在地買包食吓就算。後知後覺如我,現在才知道有大學與政府場地不再售賣樽裝水,以鼓勵大家自己帶水。但其實我由一開始都沒有買過樽裝水。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