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了,然後呢?

上車了,然後呢?



金管局宣佈,樓價七百萬或以下自住物業,按揭成數由六至七成,收緊到六成。消息公佈後,網上哀鴻一片。好多辛辛苦苦儲首期將近夢圓既後生仔,臨門一腳上車夢碎,「買樓教」信徒自然呼天搶地。

到咗今日,搵朝唔得晚的「廢青」早就對買樓上車夢斷念。留下來還有能力發上車夢的買樓教徒,至少月入幾皮,但都係掹掹緊而已。如今上車夢碎,再聽到曾俊華一句「負擔唔起就唔應該買樓」,自覺梗耳,紛紛責其涼薄。

當你詰問「買樓教」信徒,為何係呢一刻買樓係咁急需,咁逼切,佢地會有一百種理由:租樓等於幫人供樓 / 唔買樓條女唔肯同我結婚 / 一家幾口同屋企人住好逼 / 買樓係最好嘅投資 / 住喺人嘅基本權利,等等。

咁容我問一句:「上車了,然後呢?」

唔駛問阿桂,上到車之後,你哋就變成有樓的中產階級啦,係唔係?有咗層樓,就自然會變到好多嘢出嚟:變咗個老婆出嚟,變咗架車出嚟,變咗個BB出嚟,最重要嘅係,可能變多層樓出嚟,然後就……哈哈哈哈哈啦,係唔係?就好似童話故事入面嘅結局咁,王子同公主係城堡入面永遠過住幸福快樂嘅生活啦,係唔係?

講到尾,「買樓教」信徒就係依然諗住依照上一代嘅遊戲規則,權貴訂落嘅規則玩,終有一日會有出頭,然後就可以做隻「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港豬。

喂,權貴個龍門會隨時搬架喎,你唔係今日先知吓哇。權貴搬龍門,不嬲都係遊戲規則嘅一部份。你選擇得做「買樓教」信徒,參與得上車遊戲,就唔好怨權貴搬龍門。條路自己揀,仆街唔好喊。

「買樓教」信徒,一樣對發水樓呃呎炒樓有怨氣,但同時又樂在這個上車遊戲中。一邊對地產霸權滿腔怨憤,一方面又話金管局臨門一腳收緊按揭阻住上車。這就是港豬,亦就係嗰班一面恥笑CCTVB但又能每集劇情倒背如流的矯情港豬。

食得鹹魚抵得渴,入得廚房就唔好嗌熱,信得「買樓教」,就要預咗權貴隨時搬龍門。因為搬龍門,或者好聽啲叫靈活變通,係香港過去賴以成功嘅原因。到你成功上車囉,到時有權搬龍門嗰位咪係你囉。

不過上到車,亦難保你一世無憂。港共政權為保住中共在港貪官的資產,同時完成殖民換血大計,不惜犠牲香港人福祉,一方面只做小動作假裝打擊樓巿,一方面將公屋慷慨贈予殖民的蝗蟲大軍。為個人的短期利益而上車,客觀效果就是幫港共托住樓巿,成為維穩的共犯。

人面對著不可知而不斷變化的未來,慣常做法係用規律去規範自己,然後就以為自己成功降伏了變化,「買樓教」信徒所信奉的,大抵就是一套返工 → 儲錢 →俾首期 → 上車 → 結婚 → 生仔的行為模式,以降伏個人內心對世情變幻無常的不安感。

可是即使上了車,名義上物業屬於你,但你依然要背負廿幾年的沉重債務;你的人工依然追不上茶餐廳餐牌價錢的加幅;返工放工擠逼之餘,依然要被無數行李輾過腳面;BB出世,要同蝗蟲爭床位奶粉學位;周末出街發現滿街藥房金舖,無街可逛,無物可買。這就是你期待的童話式結局?

保皇黨曾有句口號,叫「沒有國 那有家」。當年有好多人批評這句話,但筆者認為這句話意思正確,只是口號中的那個國,指的是香港。沒有楚河漢界劃分制度權限,外邦人就可任意在香港予取予攜;沒有屬於香港人的政府保障香港人的利益,你的城堡和莊園,就只能坐等外邦人的掠奪,你的妻女和親人,就只能承受外邦人的蹂躪。

香港建國,嚴格限制外來移民和旅客,使香港人口回復到合理水平;復興本地從農林到文化產業,令本地人能夠賺取合理的收入,大學生學有所用;限制外來資金沾手本地樓巿,杜絕住宅樓宇炒賣。

上車之所以難如登天,原因係大家都攪錯咗做事既先後次序,以為要遵循權貴訂下的遊戲方式。港共權貴有心趕絕香港人,自然要將上車遊戲設定到越來越難玩,令香港人無法成家立室,終令族群瓦解。不先解決「國」的問題,「家」的問題基本上無解。

要上車,先建國。香港建國,上車自然無難度,棟樓可能仲唔駛供添。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