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乒乓球運動員林依諾

專訪香港乒乓球運動員林依諾



政府常說要栽培年輕運動員,不過,對此責無旁貸的,首當其衝肯定是父母與學校,沒有得到兩方面的支持,政府投入再多的資源只是徒然。2018年全港公開單項錦標賽女雙季軍得主林依諾早前返到母校嘉諾撒聖家學校,與眾師妹分享成功心得,同時切磋球技─不說不知,校方開設乒乓學會及校隊,都是因為她的緣故。

當時林依諾升中一,體育老師留意到她在乒乓球方面的潛質,於是邀請其教練到學校開班;及後又成立校隊,由林依諾領軍,摘下學界不少獎項。「一開始的時候,曾擔心校方會反對,畢竟時間放在乒乓球上,多少或會影響學業及考試成績。猶幸大家都很自律,知道如何分配時間,並會爭取小息、午飯時間做功課及溫習,因此老師們亦支持。比賽在即須專心應付,我會先向老師申報,他們就提早提供課堂筆記;若比賽日期撞正上課日,校方更會安排補課。要不是學校能充份配合,我怎會有今日之住績?」

不過,支持歸支持。要平衡學業與乒乓波,最緊要還是心理質素。「很有趣!坦白講,說當年不擔心打波影響學業是騙你的,畢竟我只是一介學生。然而,及後我發現到,打波竟能有效減緩我在學業方面的壓力─打乒乓波講求速度、反應、專注與判斷力,這方面的訓練亦助我應付學業。」單是聽得林依諾如此成熟分析,很難想像小妮子才踏入雙十年華。學業得心應手、打波打出好成績,家人想必早就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吧?

耳濡目染 自小熱愛乒乓球


「我自8歲起就開始學打乒乓波。當時家母喜歡乒乓波,每每電視台有直播皆不會錯過,甚或有賽事在港舉行,更會買飛入場觀戰!耳濡目染下我都不抗拒。乒乓好玩又易上手,而且考反應,可謂鬥智又鬥力,我愈打愈覺有趣,自然更投入。」

2011年5月,年僅15歲的她自費參加ITTF(國際乒聯)之「波蘭青少年巡迴賽」單打項目,奪得人生首個國際賽冠軍!至此,林依諾開始認定了運動員之路。當年她既是學界單打冠軍,又身為港青成員,大賽經驗算是老到,但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手,林依諾不敢鬆懈。「乒乓球不單講求體力,更要精密分析。開球之後既要專心打波,又要猜度對方下一步的反應,必須做到心無旁騖方有好成績。即使過往每天苦練數小時,臨場發揮的取勝關鍵在於能否睇穿對方弱點並迅速擊破。雖然我曾參與不少本港及中國大陸的賽事,但一向甚少應付外國運動員。猶記得他們開波大力又有勁,打法與亞洲選手迥異,因此造夢也想不到竟能贏得冠軍!」

挫敗中成長 踏上全職運動員之路


「記得人生中第一次參加比賽,鎩羽而歸。當刻不覺挫敗,只激發我要更努力。直到2011年贏得國際乒聯之賽事,就知道,一生將與乒乓球結下不解緣。中四時,教練建議我全職打波,但我堅持做事要有始有終,決定待中學畢業後方成為全職運動員。」



當時雖有家人及學校支持,並屢獲冠軍,但林依諾並無自滿。她不單勤於練習,更常觀摩其他選手比賽時的表現,看罷再與教練研究及拆招。其實她並非單飛獨行俠,讀書時任班長的她,很早熟亦很懂事,知道如何照顧隊友。「兩個人不會一開始就很合拍,必須經過磨合。知道隊友有時會有脾氣,自己亦然。但切勿互相埋怨,甚至發生內訌。運動員在賽場上要有火,但千萬不可成為情緒的奴隸!試想想,火遮眼之時,又怎可看清對手的漏洞?」

大家眼中的林依諾都好叻好成功,但其實她亦曾灰心過。「某次比賽前關節發炎,既影響表現,又因練習太頻繁,令傷患久久不癒。那時候心情跌到谷底,不斷自我懷疑,究竟我會康復嗎?要是因此以後都無法打波怎辦?無數個晚上我為此事擔心不已。感恩得到家人與教練支持,他們陪伴我走過這段低谷;再配合物理治療,關節逐漸痊癒。」她的偶像是中國女子乒乓球代表張怡寧,「曾贏得多次大滿貫(編按:即三個最高榮譽的比賽,分別為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與奧運)兼奧運金牌的張,球技精湛,賽場上沈著冷靜,我深感佩服。」

「曾讀過一本書,印象最深的,是書中一句『希望成功的你,若能讓走額外的路變成習慣,這樣額外所付出的將變為成功的踏腳石。』而這亦是我的座右銘。」


其實,講起乒乓波,總令人回想起小學的時光─每到小息,大家都湧到乒乓枱打波。那年頭不是所有校舍都設球場,乒乓枱的亦只得一兩張,鐘聲一響,同學仔就要鬥快跑去「霸枱」,否則只能站在枱邊得個睇字;並常因爲先後問題「開拖」,若風紀處理不了,就要喚老師來調停。最深印象是沒有帶「波板」(球拍)的同學仔,取英文書代之,明顯不求贏波只為過癮。此等水平的「滴滴仔」,自不能與聖家校隊相比。不過,對於有志於投身運動員的朋友,林依諾有此建議:

「運動不外乎努力加勤力。不要怕悶,不要怕重覆的練習。永遠不要忘記當初自已怎麼會選擇走上運動員之路,想一想當時的自己、當時的心情。無論大小賽事,均須認真迎戰。」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5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