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顯示最後上線時間的數字,會令人胡思亂想;一個無心當有意的表情符號,又會生起一廂情願的非分之想;甚至稍稍遲了回覆對方,又會給她借機無理取鬧的藉口。這是一個愛我請懷疑的年代,互相猜疑成為了伴侶間的日常,信任二字似乎變得毫無價值。
你說你愛我,那就讓我懷疑吧。
最普遍的例子非「最後上線時間」莫屬。好些人非常在意這串數字──例如男生跟女生通宵傾談盡訴心中情,任身體多麼疲憊不堪分分秒秒都想著儘快入眠,還是堅持到女生終於傳送一句「晚安」才願意昏昏入睡。奈可到女生已進清夢後,男生手機收到 Group chat 訊息,每次一看又再次將最後上線時間延遲。翌日朝早,女生一看男生最後上線時間便惴惴不安,一口咬定男生在她之外還會跟其他女生搭訕聊天,名副其實躺著也中槍,連辯駁的機會也沒有就被判罪,可憐了痴心一片的男生。
也罷,揣測對方訊息意思才是讓人無奈的一環,好好的一個笑臉表情都變成內心悲傷的代名詞,原本想用作緩和氣氛的笑喊表情或者黑色月球又被說成是話題終結者,教人如何是好,情何以堪?
也有好些情侶非常在意對方有沒有即時回覆訊息,上一分鐘才傳送出去的訊息就要人在一分鐘內回應,彷彿要人廿四小時留意手機螢幕隨傳隨到,要是遲了回覆又是一個借機發狂的藉口,更易令人發怒的是明明已經「在線上」卻偏偏視若無睹,沒有回應對方便直接下線,太瀟灑了吧。實情卻是他有要事在身例如在趕著做分組匯報課業才逼不得已看看 Whatsapp 訊息走馬看花,之後便要立刻下線。遺憾是這對於某些人來說,從來不問背後因由卻要小事化大誓要吵個你死我活方行,這種「視而不見」沒有回覆的行為已經直達火山爆發的程度。對,接下來便是一場難以挽救的災難。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上一個十年,智能手機仍未普及也沒有 Whatsapp 的年代裡,我們每每跟朋友或伴侶溝通要不是直接打電話,讓對方聽聽自己和藹親切的聲線,就是用五毫子一個 SMS,同台與否成為了我們申請上電話台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事關跟同台朋友 Send Message 都是無限兼免費。
那個時候,我們練成過 No Look 打字術,上課時把手機放在枱底下只憑手感分辨出筆劃按鈕,傳送出一個個滿載友誼和愛情的 SMS。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字字珠璣,言簡意賅,盡可能將要說的話一次過傳送出去而不是像 Whatsapp 一樣將一段內容分拆幾段,而且每一次傳出之前定必深思熟慮好比寫作謄文一樣。
那時我們會珍惜每一個收到的 Message。傳送時我們期待對方回覆,而不會要求他立即回應;收到 Message 後我們都會滿心歡喜,而不是在訊息之上妄自揣測胡思亂想。那是一個美好而簡單的年代。
日本推理漫畫家甲斐谷忍在《欺詐遊戲》中寫過:「人應該有懷疑之心,對他人抱有猜疑之心正是想要了解被猜疑者的行為。『信任』無可否認是十分高尚的事情,不過實際上許多人在『信任』名義底下,卻是放棄去了解他人。這絕非信任,而是『漠不關心』。大部分人並沒有察覺到,『漠不關心』才是遠比猜疑更叫人氣憤的行為。」
這樣一說,懷疑伴侶也非全然一件壞事,卻是一種「關心」伴侶的表現。然而,以關心為由的人根本不多,反之大部份人之所以要猜疑伴侶,無非是因為沒有自信而想獲得一些安全感。好些人在跟伴侶一起之後才會漸漸發覺,自己不配對方也沒能高攀得起伴侶,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戀愛關係半信半疑得甚至覺得他值得找一個比自己好的人卻又明知不會放手,自信忽高忽低之間只能靠知曉伴侶生活大小事務,時時刻刻透過 Whatsapp 追問對方才能得到那少得可憐的安全感。
其實愛一個人,何必無中生有,偏要小事化大去懷疑愛侶?就像初初相識時的那個起點,我們沒有猜疑也沒揣度,有的只是想為愛而生的信任,這份安全感來得更實在。
愛我請懷疑,但亦請你好好信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