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復仇記》: 基督宗教下的惡毒復仇思維

《王子復仇記》: 基督宗教下的惡毒復仇思維



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王子復仇記》(Hamlet),約十六世紀寫成。顧名思義,《王子復仇記》是一齣復仇劇;本文嘗試講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Hamlet)為父王復仇的過程中,他那傳統的復仇熱血在基督宗教的詮釋下,如何發展出一套惡毒的復仇思維。

第一步:含冤而死的父王之鬼魂


丹麥王突然逝世,王弟自立為王,並迎娶國王遺孀為新王后;王子哈姆雷特得悉他的父王逝世及王叔篡位的消息後,終日鬱鬱寡歡。一晚,守城士兵與哈姆雷特的好友驚見剛剛去世的國王魂魄,於是跑去告訴哈姆雷特。第二晚,他親自去查看,看看士兵及好友口中的鬼魂是否就是已去世的父王。

哈姆雷特看見那鬼魂,穿著一身鎧甲,容貌與父王無異。那鬼魂說他就是哈姆雷特的父王。鬼魂更告訴他,自己被王弟所毒殺,然後篡奪王位,再奪去他的皇后,以滿足他那無恥的淫慾。更悲慘的是鬼魂被奪去懺悔的機會 - 由於被毒殺,而被殺過程中失去了懺悔一生罪孽的機會,因此要受烈火燒灼直至罪孽被淨盡,方可完結。其實,在哈姆雷特遇見鬼魂之前,已隱隱覺得父王是被王叔謀害。

鬼魂要求哈姆雷特為他報仇, 同時亦希望他不要用沾污心靈的方法去復仇(taint not thy mind, nor let thy soul contrive)。

第二步:古老的復仇故事


哈姆雷特雖然感覺到新上任的丹麥王(即他的王叔)為殺害父王的兇手,但未敢完全肯定那鬼魂就是父王。原因是他擔心當晚見到的鬼魂是魔鬼化身,意圖利用他的憤怒把他誘惑到沉淪的道路上。於是哈姆雷特想出一個辦法去證實新丹麥王就是殺父兇手 - 安排一個剛抵達丹麥的戲班去表演毒殺君王的劇目。劇中他將會加上幾行內容,令那段毒殺父王的情節更為逼真,如果王叔是真兇,必有異樣 ...... 他是這樣覺得。

「犯罪的人在看戲的時候,因為台上表演的巧妙,有時會激動天良,當場供認他們的罪惡......」(第二幕,第二場)

這個辦法是源於當這個戲班到訪丹麥時,哈姆雷特要求這戲班為他背誦一段台詞 - 一段有關阿基里斯(Achilles)的兒子披勒斯(Pyrrhus)為父復仇,殺死特洛伊(Troy)的國王普賴姆(Priam)的劇情。台詞講述披勒斯是一個既勇猛亦嗜血的復仇者:

「...... 殺人的暴念重新激起了披勒斯的精神; 賽克洛普為戰神鑄做甲冑,那巨力的錘擊還不及披勒斯的流血的劍向普賴姆身上劈下那樣的兇狠無情。」(第二幕,第二場)

哈姆雷特認為這場復仇故事雖是虛構,但透過這戲班的演員朗誦,卻又是多麼具感染力,讓「有罪的人發狂,使無罪的人駭愕,使愚昧無知的人驚惶失措」(第二幕,第二場)。他更因為這個復仇故事,感到自己是

「一個糊塗顢頇的傢伙,垂頭喪氣...... 忘記了殺父的大仇;雖然一個國王給人家用萬惡的手段掠奪了他的權位,殺害了他最寶貴的生命,我始終哼不出一句話來。我是一個懦夫嗎?」(第二幕,第二場)

披勒斯那希臘式的復仇故事,衝擊哈姆雷特內心深處的信仰: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崖的痛苦,在奮鬥中結束了一切,這兩種行為,那一種是更勇敢的?」(第三幕,第一場)



第三步:基督宗教世界觀下的復仇


安排好一切後,哈姆雷特邀請新丹麥王觀看戲班的演出。當新丹麥王看到他所加插的,在花園毒殺君王那一幕時,突然站起來,並叫人點起火把,然後立刻離去。當刻哈姆雷特肯定那鬼魂就是父王,而新丹麥王就是他的殺父仇人。

然而當哈姆雷特準備復仇時,竟然看見新任丹麥王跪在地上,為自己的罪孽禱告懺悔。這大好機會,哈姆雷特本打算動手,但他再深想,若趁他懺悔時把他殺掉,豈不是讓他有機會上天堂去?這算是復仇嗎?於是哈姆雷特決定放棄,等新丹麥王在縱慾、行惡時,才把他殺死,好讓他的靈魂永墮地獄。

哈姆雷特放棄了這一次機會後,反被丹麥王派人將他送到英國,並派人殺死他。在去英國的路上卻遇上海盜,令所有人輾轉又回到丹麥。丹麥王知到哈姆雷特回來,於是悉心設計一場決鬥,希望可以將他毒死。

要與哈姆雷特決鬥的是雷爾提(Laertes),其父被哈姆雷特意外殺死,妹妹則因深愛哈姆雷特卻被拋棄,加上父親被對方所殺,最後因精神錯亂而失足溺斃。

決鬥前雷爾提劍上已塗上毒液,但丹麥王為安全計,亦為哈姆雷特準備了一杯毒酒。混戰中哈姆雷特與雷爾提雙雙中毒,現任丹麥王后(即哈姆雷特生母),飲下了那杯毒酒。當哈姆雷特知悉丹麥王的毒計後,趕及在臨死前縱毒劍刺向丹麥王,更逼對方喝下剩餘的毒酒。

哈姆雷特本來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復仇,並把新任丹麥王殺死,但他為了不讓對方上天堂而放棄了一次大好機會。雖然最後他成功為父王復仇,卻連累了四條無辜生命!

第四步:比希臘人惡毒的復仇思維


其實在哈姆雷特的心底,潛藏著希臘那種傳統而簡單的英雄復仇意念。接見戲班時,他第一時間叫戲班為他朗誦的,就是披勒斯為他的父親阿基里斯復仇的故事 - 這個故事激起了他的復仇計劃。

然而哈姆雷特亦生活在一個基督宗教的世界,一個講求順服、仁愛和寬恕的世界。復仇本身就已經違反了基督宗教的精神。《聖經》羅馬書第12 章寫得很清楚:「親愛的弟兄,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等候主的忿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上帝的良知,基督宗教的教誨,將哈姆雷特拖進一個兩難的處境:「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 ?)」 但當哈姆雷特肯定了王叔(即現任丹麥王)就是毒殺父王的兇手後,他還是選擇去復仇,把王叔殺掉。可惜的是,在準備復仇的那一剎那,深入他心坎的基督宗教世界觀,卻把那極簡單的、以血還血的復仇,詮釋成為便宜了殺父仇人的想法。

哈姆雷特不單要以血還血,更要殺父仇人永墮地獄。載有基督宗教思維下的復仇,比較起希臘的那種,就更為複雜及惡毒!

(文中《王子復仇記》的中文翻譯,是來自朱生豪的譯本)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6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