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

必也正名

米蘭昆德拉:「人類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對於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的名詞存在極大爭議一為較中性的「日治」,另一為隱含民族主義立場的「日據」。台灣行政院於722日定調所有公文一律使用「日據」,消息指此令是馬英九總統授意。至於教科書的用字則不在此限,容許出版社自行選擇使用「日治」抑或「日據」。此舉引來台灣獨派反彈,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下

最巧妙的洗腦方法,不是令你一眼睇得穿的對着國旗飄揚要流淚呀之類的肉麻表演,而是在遣詞用字上植入某種立場,殺人不見血,洗腦不自知。就以香港人開口埋口早已習以為常的「回歸」為例,本身已是非常成功的洗腦案例。

何謂「回歸」?意即本為某人或某國丟失之物,現在歸還到物主手中。問題就出在這裡︰清廷將香港割讓予英國時,中共這個孽種還不知身在何方,就算做得中共祖師爺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也是在《南京條約》簽訂後差不多10年才登場呢。算起輩份來,香港算是共產黨的曾祖父輩。香港人口口聲聲叫中共做「阿爺」而臉無愧色,你哋親生阿爺都被你激到由棺材跳返出黎啦。香港直到1997年前都非中共之物,中共從未統治過香港寸地,咩叫「回歸」?

再者,中共從來都並非清朝或者中華民國任何一國的繼承國。法統上,中華民國依然存在,並未滅亡,《南京條約》的正本仍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國際社會在外交上承認中共而不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純粹是基於西瓜靠大邊的現實考慮。將香港交予中共,純是出於英國與中共之間的私相授受,基於國際政治的叢林法則作現實考慮的結果。這筆糊塗帳要認真算起來,必令各方大為尷尬。中共為蒙騙港人,只好用上「回歸」一詞,假裝自己是合法繼承人 

正確的講法是「主權移交」。海外媒體報道中共在香港行使主權,一律用Handover,亦即「主權移交」,而非甚麼「回歸」。「主權移交」是描述主權由原宗主國英國轉移到中共的客觀描述,並無夾帶着中共黨史觀。香港人,係時候改口啦 

講返台灣。馬英九雖貴為民國總統,內心卻恨不得台灣馬上跟中共統一。最近在國共兩黨的回函上提及九二共識,引用的居然是中共的版本。也難怪馬總統要在公文上「再中國化了」。對比起描述香港主權移交的「回歸」「日據」一詞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日據」除了指日本對台灣的軍事佔據外,亦強烈隱含原本不屬日本,卻由日本以武力手段佔據的意思,亦暗含對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所作一切貢獻的否定。「日據」一詞,和「回歸」一樣,是帶有強烈主觀,代表某種史觀的用語。按照馬英九的邏輯,大概香港的「英治時代」也要改為「英據時代」了。 

原本不屬日本,卻由日本以武力手段佔據」固然可以斟酌。台灣主權從清廷移交日本,當然是由於清朝在甲午戰爭中的軍事失敗,但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一樣,同屬國際條約,在當時是受國際承認,有合法性,並非單純的軍事佔領。因此「日治」時代是較客觀中性的講法。比較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時期,以「香港日佔時期」稱之,亦是正確的描述。因為當時日本是純以軍事手段佔領香港,而期間英日兩國並無國際條約將香港主權移交 

人類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主權移交」變成「回歸」「日治」變成「日據」,改動者必然是想達到某種目的,想引導你向某個錯誤的方向思考。對抗強權,靠的是多一點的執着,多一分的記憶。字字斟酌,絕不無聊 

 
(TVBS截圖)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