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夢了無痕

中國春夢了無痕



中國股市崩盤,共產黨暴力救市,動用到公安槍桿子恐嚇沽空淡友,下令國企半年不賣股,勉強在超過一半上市公司停止交易的情況下谷出個大反彈,令人看傻眼。中國盲好友說中國股票市場總值佔全國GDP 不算高,股票市場動蕩,對經濟影響不大。但這種說法,違反常識與邏輯:如果股票大跌無所謂,為何中共會以不惜毀滅股票市場公信力的極端手法救市?傻的嗎?

中共在年初開始撥火推動股市狂升,股票下跌時瘋狂救市,乃因為實體經濟增長無以為繼,中共因而挺而走險,以為鼓勵股票大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可以救經濟,結果越搞越麻煩。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無以為繼,是因為之前的經濟奇跡,建基在低工資、低民間消費的不平衡結構之上。這個結構可以撐到現在才熄火,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跡。

中國的平均製造業工資,在過去20 年一直維持在美國製造業工資的百分之五之下﹐遠低於其他出口導向亞洲經濟體在起飛時的水準(台灣和南韓在1970 年代已達美國的半成,到了1980 年已超過一成)。中國能夠將工人的相對工資壓得那麼低、低那麼久,並非純粹經濟和人口現象,而有深遠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一、人民公社解體後,由內陸農村長期缺乏投資造成的農村破產,將大批農村人口推到沿海出口加工區打工,人為地製造出「勞動力無限供應」的條件;二、地方政府與出口業組成的權錢聯盟,在威權體制的環境下能有效壓抑工人集體抗爭,令工人在分配政治中長期處於弱勢。

低工資雖有利中國產品進軍海外,但卻令中國內部消費力的增長遠遠落後於產能增長。中國私人消費佔國民生產總值,已從一九九零年代初的接近50%,下降到今天的不到40%,這與東亞小龍起飛時私人消費一直佔經濟60% 左右,相去甚遠。金融危機爆發後外銷市場不斷萎縮,中國企業要由出口轉向內銷,十分困難。

2005 年胡溫當政後,嘗試推出各種分配改革改善經濟不平衡,例如加大內陸農村投資和增加工人的工資、就業保障等。這些政策提高了工資水平,理論上能提升民間消費。但改善剛開始,便遇上全球金融危機,經濟進入緊急狀況,改革也停滯。這兩年我們常常聽到中國「工資飆升」,但相對於東亞其他國家在同等階段的工資增長幅度,只屬聊勝於無。

2008 年底北京為抵銷出口下滑帶來的衝擊而推出巨額刺激方案,下令銀行大舉向地方政府和國企放貸,令中國經濟迅速在2009 年反彈。但刺激方案偏重基礎建設與國企固定資產投資。刺激雖成功,但無助提升民間消費增長和改變中國過度依賴出口與投資的發展模式。它不單加深了原本已負債纍纍的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還令銀行壞帳風險急增。產能過剩問題的惡化,便更不用說了。截至今年初,中國經濟總體負債,已超過GDP的280%,比美國還高,直迫希臘。

另外,很多在刺激方案下匆匆開展的工程,不單有工程質量的問題,還使地方政府在經過一輪基建大躍進之後,再難找到其他具經濟效益的項目。歐美消費市場無起色,中國出口業停滯。在地方政府和國企已經因為上一輪刺激而債台高築之際,政府雖然仍可以不理經濟效益,通過「將路砸爛再鋪式」的投資暫時提振經濟,但卻會為銀行體系的龐大壞帳炸彈添加炸藥。2009 年經濟反彈的動能,早已消退。

過去20 年舉世觸目的中國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周邊國家的挑戰,已經不會是怎樣沾到中國的好處,而是怎樣在中國經濟調整的衝擊波下獨善其身。大家是時候從那場中國春夢中醒來了。

(原文刊於第三十二期《熱血時報》,於2015年7月26日免費派發。請支持文化抗共,訂閱《熱血時報》: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egform

(圖片來源:Pixabay)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