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攀石運動員杜凱迎

專訪香港攀石運動員杜凱迎


看得超雄英雄電影多了,總想像自己雖然沒有異能,但若可如蜘蛛俠般飛簷走壁,亦是樂事。香港攀石運動員杜凱迎(Natalie)三歲起接觸攀石,十二歲入選港隊,一直默默耕耘,並正積極為全國錦標賽做準備。訪問期間,拍攝她的練習片段,看著她在石牆上靈活地攀爬,不其然想起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們 - 但,三歲學攀石,是否太早了?

「父親是極限運動(XSports)愛好者,在我三歲時,他帶我到石岩教我爬石。印象中,石岩很高,雖然有使用安全繩,但一想到『這麼一條繩子可以保護的嗎』,自然緊張起來。」自此,Natalie就跟著父親一起攀岩及攀石。「小時候的我身體很差,患哮喘,每次發作都要進醫院,好麻煩!爸爸帶我做運動,想必是期望病魔退散吧。」

「那時候除了攀爬,也有練水。但游水講耐力、速度,而攀爬的變化與挑戰性比游水大,因此我好快選定了。」

小學時期,Natalie跟隨父親好友學攀岩,接受基本訓練。「這位教練以前是港隊成員。他教我好多基本技巧,例如如何減少著地時受傷,不少錦囊我受用至今。」八歲首次參加攀石比賽,她笑言當時「好騰雞」。「攀石主要分為三個項目:抱石、難度、速度。首次參與的比賽是鬥難度,那時很擔心犯規,又驚體力不支,加上經驗不足卻要攀爬很斜的牆身,因此緊張到不得了!後來,隨著比賽經驗增加,我的表現亦愈來愈穩定。」

由於奧運的攀石項目包括了抱石、難度與速度,因此三項都要練習。據Natalie所說,比賽次序是速度,然後是抱石,最後是難度。首尾兩者大家都明白,但抱石又是甚麼?

「比賽時,提供幾條路線予參賽者選擇;而每條路線都有不同的完成時限,一般是四至五分鐘左右,運動員須於限時內完成。至於那些攀爬的路線,都是比賽開始才知悉,因此極考臨場發揮,與及你對各條路線之熟悉程度。在限時內完成路線就會得分,而路線上個別的『石』都設有分數;此項目不設安全繩,但地面有安全墊。我習慣一邊攀爬,一邊思考下一步,因此可說是『見步行步』。『石』的外型與尺寸,跟難度沒有必然關係;有時候,『大石』也可以很『就手』。」

「抱石比賽時不可與教練談話,運動員須憑經驗做判斷;場外隊友亦不可『提水』,否則當作弊論。」Natalie繼續分享她的抱石心得。「留意『石』裝嵌的方向 - 遇到倒轉裝嵌的,就要思考其原委,因為與下一塊『石』大有關係。然後再思考下一個動作。我會形容這有點像嵌在牆上的『迷宮』,身處其中,思路必須非常清晰。」相信這也是吸引小妮子熱愛攀石的趣味之一吧!「雖然練習路線跟比賽的不一樣,但每一條路線都可鍛煉不同的肌肉與動作,當身體記得並熟習每個動作的不同反應,比賽時會發揮得更好。」


「我認為比賽與訓練,分別不大,唯一係心態 - 比實臨場或會突然好緊張!」

練習期間,Natalie與隊友會調校牆身斜度,原來那是用以鍛練耐力。「通常訓練耐力會爬五次左右,而每一次有四十幾個石位要完成,頭幾次不算吃力,但由於之後會改變石牆的傾斜度,就會比較辛苦;角度愈大,手臂愈要用力。因此幾次之後,全身都會很累。」Natalie認為攀石講求手力,包括手指、前臂、二頭肌、三頭肌、背肌、腰腹;除了耐力,亦要練習握力。還有要保持體重,體重愈輕,對身體的負荷亦愈細。「最易受傷則是手臂與尾龍骨。雖然有軟墊保護,但攀石時若一不小心,讓屁股先著地就會傷及尾龍骨;如果手著地時本能地撐起身體,就會拉傷甚至斷骨。早前我就試過從半空落地時,由於手肘先著地時,最後令手肘韌帶撕裂,須休息一段時間,訓練亦要立即停止。」Natalie坦言那次受傷的印象比較深刻,但亦無阻她對攀石的熱情。

「因傷而賦閒在家,悶得發慌,手癢心也癢,故忍不住跑去攀石 - 選擇難度較低的路線,以單手爬;或者做做引體上升。回想起來,那次算是我運動生涯入面最嚴重嘅傷患。曾害怕以後無法攀石,因此康復後我都小心翼翼地練習,並多練體能,以build up不同部份的肌肉。」

因此她奉勸一眾想試玩攀石的朋友:「首先要學點樣落地。畢竟攀爬有一定高度,自有一定的危險性;其次要簡單技巧,如轉身動作 - 攀爬時,不單要有手力,要腳力……基本上你要用全身嘅力。或者,有時候如果夠腳力,雙手就可以少點力去攀爬。」

她又提醒,選購攀石專用的鞋時,需預細一至半個碼左右。「攀爬時,足部會緊貼著鞋子,提升觸感及靈敏度;同時,鞋底的厚膠能助你抓住不同形狀的『石』;尖鞋頭則方便抓緊細小如嬰兒拳頭的『石』。厚底耐用,薄底觸感靈敏但易磨爛。我習慣穿厚底 - 不過,這雙鞋子毫不舒適,所以練習後都會立即脫下。」


Natalie說2018年的亞洲盃是她最難忘的比賽。「校內試一完,就開始比賽。為應付學業,訓練時間自然要減少;顧此失彼,我預計自己的比賽成績應該一般。懷著這樣的心情作賽,自然比較放鬆;但結果我入到決賽,最後得第六名。」短期目標是9月開始的全國錦標賽。「視乎手腕傷癒的情況吧!最好入到決賽。」至於下年東京奧運,她表示「未諗到咁遠」,目前還是學業為上⸺忘了介紹,Natalie是理工大學放射學二年級學生。

「小時候住藍田,每次哮喘發作,都去聯合醫院看醫生。那裡的醫生和護士對我很好,就算被病魔折騰得萬般辛苦,得到他們妥善照顧,令我感覺很溫暖 - 自那時起,我立志長大後要像他們一樣照顧病人。」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2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