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真正追求命運自主的悲劇英雄

撒旦,真正追求命運自主的悲劇英雄



上一期專欄,介紹了《失樂園》(Paradise Lost)及對「自由意志」作簡單的闡釋。今期會繼續討論「自由意志」的問題,並嘗試指出基督教的「自由意志」,只是用作顯示上帝最高及絕對權威的工具,「自由意志」並非人類所可以享有的權利。

1.「 自由意志」與「良知」


約翰米頓(John Milton) 在《失樂園》指出, 上帝讓人有「自由意志」去作理性的抉擇,上帝更讓人可以知到「善」與「惡」的準則。

這祈禱、悔改、正當的順從,
知要能有真誠,我的耳朵並不遲鈍,
我的眼睛也不會緊閉的。
我還要把公斷者的良知安置在
他們的心裏,做為他們的響導 ;
如果他們能聽從它,而且善用它,
便會得到一個光明接著一個光明,
忍耐到底,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卷三,191 - 198 行)

基督教思想,對西方社會,影響深遠。在西方現代哲學的思潮裏,上帝將「良知」安置在人的內心,讓人可以作「善」與「惡」的抉擇這一個看法,是相當普遍的。當中,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可以算是代表人物。

康德的論理學思想裏,提出了「善的意志」(Good Will)的概念。他認為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所以人類也同時分享了上帝的部分「善的意志」。可是人類畢竟有其肉身的部分,受制於世界種種的因果法則,無法像上帝一樣,每一個思辨,每一個抉擇,都可以是全能、全知及全善的。

但康德指出,每當人作出道德行為時,正正表示了存在人內心那「善的意志」,戰勝了因果法則的枷鎖,是人的神性一面的體現,是「自由意志」的體現,亦同時是顯示了人是自主的,可以對抗由因果法則帶來種種的慾望與制限。

康德的倫理學思辨,是通過個人的道德行為,去證明人有「善的意志」,去證明人有「自由意志」。康德的進路,正正是要反對教廷為所有信眾定下的道德指標,反對教廷那種唯我獨尊的霸權。康德的倫理學,是要肯定個人的道德意識,去肯定個人與上帝的關係。

康德進一步指出,一個道德行為,若果真是道德的話,必然具有其「普遍性」的,亦即是每一個人都會接受的,是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是沒有例外的可能性,否則那所謂的道德行為,並非是真正的道德行為,而只是一種順隨因果法則的善行而已。康德這一個看法,當然是因為他相信上帝,相信上帝創造人類,相信人類分享了上帝部分「善的意志」而得出來的。

然而,康德的倫理學理論,也是因為「普遍性」這個問題,讓他陷入困境。不少人提出不少的道德行為,往往都是會引來相互衝突的。例子: 假若二戰時期,你家裏躲藏了猶太人,你會否將家裏躲藏了猶太人的真相告知德軍呢?

如果上帝將「良知」置於每個人的心裏,而我們又願意聽從「良知」的呼喚時,我們又怎會遇上康德的「普遍性」的問題呢?沒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又怎會面對種種的道德衝突呢?看來,由我們的道德行為,去印證我們具有「善的意志」,去證明我們具有「自由意志」,只會走入思辨困境。原因很簡單,問題是究竟「善」與「惡」的標準是絕對、單一的,還是相對的、多元的呢?

康德否定了教廷霸權,沒有否定絕對權威的上帝!

當然,根據上帝所賦予我們的「良知」,我們並不可能會面對道德上的衝突。而若我們真的面對道德衝突,那麼,顯然是我們未能完全聽從「良知」的呼喚,未能善用良知指引。在《失樂園》裏,那些未能完全聽從「良知」,未能善用良知的,當然是被「罪惡」所引誘,最後必被「死亡」所吞噬。

2.「 自由意志」只有兩個選項:順服或叛逆


人雖然有「自由意志」,但必須選擇上帝安置於人心裏的「良知」作為判別「善」與「惡」的準則。

然而,沒有亞當與夏娃的墮落,根本就沒有「良知」的問題。亞當與夏娃還未吃那禁果的時候,他們是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伊甸園的。但當他們啟動了上帝給予他們的「自由意志」,去選擇違背上帝的命令,摘食禁果後,他們才有了分辨「善」與「惡」的能力,他們看見自己赤身露體,羞愧不已。簡言之,亞當與夏娃還未啟動「自由意志」去背叛上帝的時候,他們是生活在「善」與「惡」的混沌之中。

顯然,能分辨「善」與「惡」的能力,是要讓亞當與夏娃知道選擇了背叛上帝的後果。由此,我們看到上帝是要用良知作為標準,去分辨那些人類是背叛上帝的。

要站立得穩!
站住或倒下,由你自由選擇;
內裏完善,毋須外面的輔助,
拒絕一切犯罪的誘惑吧!
(卷八 640 - 643 行)

當人們用他們的「自由意志」,去選擇並堅守著「良知」引領的「善」,就是順服上帝,也就將來得到最終的救贖。但若人們選擇否定「良知」的「善」,那就是背叛上帝了。

上帝給予人類的「自由意志」,並非是給予人類的一種權利,作真正自由的抉擇。上帝給予的「自由意志」,似乎是要區別順服與叛逆,顯示上帝才是最高的,絕對的權威。人類用「自由意志」去選擇順服上帝,上帝才會感到最高興。若然人類就只是像一台機器,或一個機械人,它的一舉一動,都是安照設定的程式而做,那只是機械的運作而已。機械壞了,並不是叛逆,機械如常而行,也不是順服。

……若被奪去自由,
二者(意志,理性) 都變為空虛、無用的了,
二者成為了被動,只服從不得已 (necessity),
而不服從我,這樣的服從,
有甚麼可讚賞?我怎麼能高興呢?
……
不要以為宿命
支配他們的意志,由絕對的天命
或高遠的預見去安排。是他們自己
決定他們自己的背叛,與我無干。
(卷三,106 - 116 行)

相比亞當,Oedipus(編按:關於這位人物,請參閱第54期報紙的「羅Sir 教室」專欄)沒有上帝賦予的「自由意志」,當然更沒有上帝置於內心的「良知」作為選擇「善」與「惡」的參照。而且Oedipus 更無法改變天神詛咒,最終還是弒父娶母。但Oedipus 沒有怨天尤人,相反他想起了盲眼先知跟他的對話,指他有眼卻無珠,看不見事實的真相。Oedipus 覺悟到自己傲慢自大的性格,蒙蔽了他,導至了悲劇的發生。他最終承擔弒父娶母的罪責,並刺盲雙目,否定過往的一生,從新思考自己的問題。

Oedipus 最終還是可以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相反,亞當及亞當的後裔,雖然有「自由意志」,但卻只有兩個選擇,順從或叛逆。選擇背叛,必然落地獄,永世受地獄的火煎熬。真正的自由,必定受到最高的刑罰,兩者並沒有寬恕餘地。

約翰米頓的《失樂園》裏,撒旦不甘於選擇順服,他在天庭戰敗後,墮落地獄,但他卻堅持在地獄為王,也不願在天庭事奉上帝。撒旦嘗試東山再起,終究失敗,被上帝懲治,永遠受罰於地獄。

《失樂園》的撒旦,似乎才是追求命運自主的悲劇英雄!

怪不得教廷曾經認為英語是污染人類心靈的語言!

文中《失樂園》的中文翻譯是來自 朱慧之的繹本。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5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