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爭議──業界小圈子與公眾的距離

金像獎爭議──業界小圈子與公眾的距離


近兩年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由結果到頒獎禮本身都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坊間評論一窩蜂針對中港議題。筆者認為,以上種種都是結果;結果本身,是業界當前狀況、問題的折射。為此,筆者向數位資深的業界朋友傾談,對話中大抵得出以下結論。

1. 金像獎的工業思維

今年,最多網民不滿《一代宗師》連掃12個獎。最多人說王家衛「戲屎」,「睇唔明」,或批評合拍片的身份「踩本土場」,甚至是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的身份。但不能否認, 《一代宗師》是今年多部作品中最上乘的佳作,行內人認為,這些獎《一》片絕對值得。至少,配樂大師梅林茂力壓所有對手,是合乎情理的結果吧?而章子怡的那一筆,是她在技術上真的贏倒《殭屍》的鮑起靜;加上,《殭屍》是群戲,鮑姐的戲份沒《一代宗師》的國際章那麼重。

同理,《狂舞派》導演黃修平得獎,不單純地是本土味,還有他承傳了本地電影的一些特色文化(所指的,是類型上的傳統),加上他所面對的艱苦環境,以及多年來累積的業內人氣,贏得投票者(即業界人士)的支持,亦因此以點數擊倒更具野心的《殭屍》。

金像獎對外轉播,但它絕對是個封閉的遊戲,由一班電影業界的選民操作。他們包括台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傳媒、公關甚至電影公司職員等等。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投票準則,例如支持自家製作,或忠於個人藝術觀感等等,取向1000%會跟觀眾出現顯著差距;而這段差距,作為主流觀眾的將難以明白。

無計,因為甚至連金像獎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之間,價值判斷都存在差異。金像獎守持的,是業界思維;電影評論學會守持的,是電影欣賞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等多種思維。同一件藝術品,一個在前面看,一個在後面看,怎可能達成一致觀點?最明顯莫過於《寒戰》,評論學會獎沒它的份兒,但它卻狂掃9個金像獎項。當然,兩者間仍存在一定相互影響的關係,比方說,評論學會獎會發掘被業界人士所遺忘的獨立作品,諸如《音樂人生》和《心魔》。

有人認為,相比之下,與其比較電影人與觀眾的落差,思考影評人與電影工作者的思維差異,以及兩者互相影響的關係,會更有價值。

2. 合拍片當道

自CEPA開放大陸電影市場,中港台拍的情況愈見普遍,亦令金像獎多了一批不單純以香港為本位(或根本不是以香港為本位)的作品現身。實情是,這批作品技術上符合入圍條件,例如有香港製作公司的參與,有香港人做導演,或有一定數量的香港人參加製作等等。

於是,大家都本着「教條主義」的心態,只要合條件的都拿來參加金像獎遊戲。這亦解釋《北京遇上西雅圖》或《中國合伙人》一類不是指向本土香港人的作品亦入圍。

3. 入圍電影的導向與問題

金像獎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最嚴重的財雄勢大的製作公司可提名大量員工參加投票,直接影響投票結果,致令一些水平較低的製作也有機會入圍。問題在day 1已發生,這亦解釋杜琪峰何以不屑金像獎。

另一問題是︰評審看過幾多部電影呢?幾乎100%肯定不是所有人看齊所有參賽作品,於是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只看大牌大製作,二是人云亦云,按知名度向某作品投票。

4. 娛樂性不足

金像獎本身設計多個娛樂環節,並設有演講部分,坊間劣評如潮,然而在對話中,有人提出質疑,畢竟是一個業界的頒獎禮,它的娛樂性並非最重要,觀眾不喜歡的大可關電視。

個人總結

在觀眾及半個電影業界工作者的身份,個人認為金像獎的最大問題在業界本身。金像獎本身就是小圈子選舉,所以觀眾的感受,他們不會理會!情況有如689,它面對的是1,200個選民;金像獎面對的,是數千位有效的選民。

換言之,金像獎本身是可用作宣傳電影的工具,它代表業界的價值,有影響觀眾欣賞取向的可能。它與香港主流的生活有相當關係,但它本身,卻不屬於香港人。

規條上,金像獎有它一套規矩;實情是,觀眾也有它一套觀感。不是要業界完全遷就,但實情上,是一些觀眾已不耐煩,感覺屬於香港人的金像獎被強國大軍侵犯了。當台下的人看章子怡說北方口音的普通話感到不是味兒,台上的電影人有如象牙塔內的學者,不明為何程序公平,加上選舉合乎規則,但仍惹來不滿,並視之為「網民意見」,不用過份認真。

電影人和製作公司可以繼續無視觀眾,或視批評為「皮毛」上的膚淺見解;你們可以繼續為守持的一套規則而覺得驕傲。不過,金像獎的意義是甚麼呢?其目的之一,是向全球觀眾推廣香港最上乘的製作。而今時今日的金像獎去到這個田地,又在推廣甚麼樣一套文化,甚麼樣一套製作呢?

去到娛樂性本身,由一班以娛樂和表演藝術作主業的專業人員來說,搞頒獎禮並向全港轉播,娛樂觀眾不是最基本的需求嗎?製作水平低下,講稿寫得差,擲界位連連被觀眾狂插,不是一句「你有權不看」便說了算;同理,為何明知典禮製作非以達致觀眾期望為目標,大會還要堅持佔用公有的大氣電波轉播呢?

亦因如此,《咬蔗幫》沒意欲評論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為真的沒甚麼好討論。情同689與唐唐大激鬥,它影響香港人,但亦跟香港人無關。觀眾用真金白銀養活一班電影工作者,但也註定是一群永遠被忽視的旁觀者。


(TVB截圖)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