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世界盃祭

1990年世界盃祭

1990年世界盃是香港媒介史的一個里程碑。無綫與亞視首次同步直播,雙方為爭奪觀眾,不惜工本邀請娛樂圈猛人客串(亦不再於法定時間播廣告),氣氛固然弄得熱鬧,卻是業餘凌駕專業。即使自2002年起,改由須收費的有線電視台主導直播亦不能逆轉趨勢;與英國各大公私營電視台之名宿盡出及深度品評相比,更是差天共地。

連同2003年馬會引入足智彩,至今世界盃對一般香港人來說依然是「四年一度的盛事」、賽事期間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及加碼博彩,而這亦是「四年一度球迷」對足球的認知,及衡量一個球星是否真正偉大的唯一基準。不過,近年最享負盛名的球壇巨星,表現往往令人失望,結果出現如2014年世界盃時,外行人黃洋達戲稱美斯為「散步球王」的哭笑不得狀況。

比利與巴西 足球之神話


比利在1958年以17歲稚齡奪冠,但1962年踢了兩場分組賽後傷出,就再無參與當屆的衛冕賽事。1966年巴西球壇青黃不接,分組賽一勝兩敗出局,他更在尾場對葡萄牙時被故意踢傷;1970年世界盃,成為驗證比利是否配得起球王其名的試煉,而他亦不負所托,帶領巴西以漂亮的「森巴足球」風格三度封王,永久保有雷米金盃。而當年也是香港首度以電視延後轉播,在英國則是初次彩色電視直播,致使在香港的資深評述員圈子,又或在英語球評界,球王比利及該屆巴西的神話地位一直不可動搖。

巴西的洲際與全國足球聯賽並行,而且賽程極度繁重。自從比利年少揚名後,其球會山度士更把他當成搖錢樹,不斷巡迴世界各地踢表演賽以賺取巨額獎金,故他才會在1962及1966年兩度積勞成傷。1970年巴西軍政府為求沖喜,以行政指令把國內球會賽事叫停,以便國腳專心休息及閉門操練,最後效果立竿見影。

荷蘭惡鬥西德 一地眼鏡碎


1990年世界盃不單是本地轉播風格的轉捩點,更是「歐冠症候群」的開端 - 1988年以「三劍俠」(古列治、雲巴士頓、列卡特)為核心的荷蘭,贏得歐洲國家盃,三人效力的意甲球會AC米蘭同年亦奪得聯賽冠軍,及後兩年皆贏得歐冠盃。荷蘭順理成章地被捧為大熱,最後表現失望,十六強被後來的冠軍西德踢出局。

荷蘭的失敗主要被歸咎於將帥不和。但回望當季歐洲球會賽程,AC米蘭除了羸得歐冠盃之外,在意甲僅以兩分屈居拿波里第二、意大利盃則負於祖雲達斯,三條戰線總計51場(雲巴士頓與列卡特出戰超過40場,古列治則於季尾復出);反觀「西德三頭馬車」(馬圖斯、奇連士文、布林美)所效力的國際米蘭,歐冠第一輪爆冷出局、意大利盃分組複賽出局,國米比AC共計踢少11場;後者失望的球季反使陣中三位西德核心,打下世界盃成功的根基。

歐聯(1992年由歐冠改名,並引入分組賽制,賽事亦更多)的競技水平遠比國際錦標賽為高,球會隊友間的默契,亦通常遠超過國家隊(2008至2012年間的西班牙,及2014年的德國為例外,而他們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為隊中的核心球員,來自同一家球會),反觀近年「誰是最偉大球員?」的辯論,仍是圍繞着美斯及C朗二人,否定他們的球迷,只會拿以往的球王作比較,不會說上屆創下世界盃累積入球紀錄的德國射手高路斯,才是最偉大。

世界盃雖未至於淪為「雞肋」,魅力卻已不及全盛時期;1990是神話沒落的關鍵年,即使仍有不少資深球迷視當屆為經典。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6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