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具商業價值的本地漁業物種的恢復及長遠增加本地漁業資源,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和今日(6月6日)在香港東北水域進行增殖放流。
漁護署發言人指,剛在香港東北水域投放約6000條紅斑(赤點石斑)及2000條石蚌(星點笛鯛)幼魚,均為具商業價值的本地物種,其種群數目在過去數十年間有所減少。香港東北水域有適合紅斑及石蚌棲息的天然岩礁、巨礫及漁護署早年設置的人工魚礁,可為幼魚提供合適的生境及保護,亦能提供足夠的食物。
發言人又表示,這次放流的幼魚來自信譽良好的苗種孵化場,並已就常見魚類疾病進行檢疫,確認健康情況良好,放流前亦已讓幼魚適應香港水域環境。
為評估是次增殖放流的成效,漁護署將會進行定期水底觀察調查,以記錄幼魚在放流後的狀況。此外,漁護署在部分幼魚的背鰭對下位置植入幼細的外置塑料標籤,以便對個別幼魚進行追蹤監察。標籤上印有四位數字編號、漁護署的中英文簡稱及政府電話熱線1823。市民如捕獲或觀察到植入標籤的紅斑及石蚌幼魚,請記錄有關資料並致電1823通報漁護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