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笑人用patpat諗野 原來腸有「第二個腦」

咪笑人用patpat諗野 原來腸有「第二個腦」


排便時,腸道肌肉會規律性地收縮,令腸道蠕動,把大便排出體外。然而,控制腸道蠕動的神經系統,並不是頭上的腦袋,而是腸道裡的「第二個腦」。

神經系統分兩部分,「中央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包括腦和脊髓,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系統,皆屬於「周邊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例如負責感知和活動的神經。周邊系統就像是中央系統的伸延,主要讓中央系統連繫到身體各處的肌肉、皮膚和器官,這樣中央系統便可以收發訊號,來控制和平衡身體大部分的機能。

眾所周知,腦袋是一個龐大的神經系統,由千億個神經元彼此連繫所組成。但你又可知道,腸道內亦有上億個神經元所組成的神經系統,控制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的蠕動,稱為「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既然腸道內存在大量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又如何運作,令腸道肌肉收縮和蠕動呢?來自澳洲 Flinders University 的研究團隊嘗試尋找答案,他們以老鼠作實驗,老鼠的大腸內也有約 400,000 個神經元,透過觀察老鼠排便時腸內神經元的活動情況,研究員發現,腸道神經系統的活動模式獨特,具有節奏性和協調性。腸裡的神經元屬於周邊神經系統,但這情況從未在哺乳類動物的周邊神經系統見過,反而在中央神經系統中,會觀察到這種帶有節奏性和協調性的神經活動模式。在腸道神經系統中,更是首次發現。

負責的研究員 Nick Spencer 表示,胃腸道很獨特,是唯一一個器官自己擁有完整的神經系統,他並指出,腸道神經系統本身就是腦部,此系統不單止可以和中央神經系統溝通,還可以自主運作,控制胃腸道的肌肉收縮。

最後,Nick Spencer 認為研發藥物時,往往事前未有清楚了解相關器官之運作,是次研究結果,令我們更了解腸道神經系統,有助我們進一步理解腸道相關的神經疾病,及研發新藥物。

(圖片來源:BruceBlaus|CC BY SA 3.0)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