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沿用2010年2月24日《蘋果日報》社論,李怡先生的文章〈沒有激烈主張,連平和改革也不行〉的標題,隻字不改的理由,是因為今天在港台的《城市論壇》中,看到一個由公民黨湯家驊成立的一個叫「民主思路」的組織,其召集人直斥激進路線令香港更加被中共打壓的言論,筆者立即想起了李怡先生的這篇文章。而寫這篇文章在五年前的時候,當時正是社民連與公民黨合作「五區公投」之時,其時一向號稱「民主第一大黨」的民主黨竟極力反對,當時文章的對象是民主黨。
時至今日,看見「民主思路」召集人劉培榮的這番言論,竟與日前聖公會神棍那「貓與主人」的言論不相伯仲,實在感覺諷刺。這個組織,原來所謂的「民主思路」就是「唔好激嬲共產黨呀,共產黨一嬲就會出兵鎮壓,咁邊個最高興呢?共產黨最高興!」
需知道,若在政治層面上,政治是一場多方在權衡各方利益而妥協的博奕遊戲,即使在民主政制相對完善的社會裡,都不會是靠「順從」而得到想爭取的目標,何況香港現處於的政治現實,根本已是高壓政治,689特區政府只會依從「中央」話一就一,話二就二的行事,作為「泛民主派」假假地都是「反對派」,竟然看不清中共打壓與反對派激進與否,全無關係。
相反,就如當年李怡這篇《沒有激烈主張,連平和改革也不行》文章,已經提到多年來在沒有激進主張時的政治狀況,一直以「民建聯」與「民主黨」兩派之爭的年代,中共對民主黨的打擊,何嘗低於如今面對的激進派呢?如果純粹只從政治角力層面上去看,當年沒有公、社合作的「五區公投」,民主黨又怎能得到談判的機會?民主黨必然仍是主要打擊對象。
為免誤會,在這裡必須補充一下,筆者並不是指如今的激進主張,是用來留空間溫和反對派「表現順從」去跟中共談判,因為這就是民主黨當年為了談判時犯上最嚴重錯誤之處,而是如今的激進主張是相對地要中共尋求對香港管治問題上,向反對派作出最有利香港人的讓步妥協,這才是準確政治的計算方向。前後兩者有如天南地北的差距。
不過,事實上在日前就有建制派人士提到政改否決以後,希望溫和反對派思考一下轉型為「建制內的改革派」為未來路線。就是說穿了那些溫和反對派的人,那最可惡的面貌,一邊那麼渴求跟中共談判,卻又想繼續掛著「民主派」的旗幟,扮作反對派來欺騙香港人的政棍。就如這些「民主思路」。
(無綫新聞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