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厭精,要學搵食(。>д<)

食不厭精,要學搵食(。>д<)


生活在食難的年代,要保有學習的心。

吃是要學。《典論》:「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袁枚《隨園食單序》:「問其方略,集而存之,雖不甚省記,亦載某家某味,以志景行。自覺好學之心,理宜如是。」食不厭精,也要學精。人餓就要吃,吃就想要好味嘛。

近日有人在網上社交平台討論燒賣,卻是語出驚人,駭人聽聞:「酒樓燒賣有咩好關注」、「魚肉燒賣才是香港!!!酒樓這文化是來自廣州,屬於中國文化,只有魚肉燒賣才是本土,才是真正的香港燒賣!!!」、「我呢個cheap人就係中意食1蚊粒嘅燒賣,吹呀」。

坊間酒樓的點心,近年質素確是參差,差起來,原帖留言的凍肉味,甚至酸餿味都有,不說茶樓一盅兩件,以前酒樓點心的質素,已經難求。但喜好飲茶食點心的,難求也要求。

有人會覺得酒樓燒賣不值討論,是因為雅的下流,叫人悲哀;冷藏燒賣,好吃起來比那些丟架貨色好,是俗的上流,可喜可賀,這是大雅喪,有小雅。好食的就是好食的。當然也有其他準則,可能是價廉物美,可能追求細味,沒有衝突。

說到街邊小食才是正宗,以至以其中的劣食自豪,甚至狂言排斥酒樓,就教人莫名其妙。點心,說的是在茶樓、酒樓;零食小食,是在街邊、家中。鹹魚青菜,各有所好,豐儉由人,各有所宜,在香港發展已久,雅俗並無衝突,沒有理由排斥。像早前有人討論即食麵的煮法,雖然略嫌瑣碎,也是食不厭精;街邊燒賣,蘸甚麼醬汁、醬油那間好味、那間配搭得好,也是食不厭精。甚麼人才會厭精呢?

批評酒樓點心差劣,到底會分酒樓茶樓嗎?要食甚麼,就去甚麼地方,特級校對陳夢因的《食經》講述飲茶嘆茶分別,大意是飲茶,是填肚為主,飲茶為次,就去酒樓;飲茶為主,點心為輔,這是嘆茶,請到茶樓。說的是廣東人的飲茶文化,已經是如此細分,書中提到更講究的是潮州人、福州人,為茶傾家。陳夢因也提到酒樓點心,明言點心和茶,其實是酒樓的副茶,酒樓是食菜的。今日酒樓點心的質素,則是不能類比當年;但是這些文化,卻是始終如一,扎根香港。

討論燒賣正宗與否,還是關注好不好食?批評酒樓燒賣不值一晒,敵視外地款式燒賣,不是不可以有這種傲氣,但是立腳點是到處可見的一蚊粒味精燒賣,你的味蕾是焚化爐,沾沾自喜個甚?

好食,本來已經要求,現在更有人會劣食驅逐良食,就更難食。

食不厭精,實際上客套了,人有條件就會想愈食愈精,人之常情。就算銀兩有限,人也會生日特地吃得好些,這固然是現代社會的消費主義促成,也是滿足人類原始欲求,要分甚麼好食、哪裡好食,要學怎食,要學搵食。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