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人生無常,安之若命

莊子說:人生無常,安之若命


當年在大學讀《莊子》時,最震撼自己的經典說話就是這一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當中應該內藏莊子身處戰國亂世時,目睹人命如草芥,死亡遍野的深沉嘆謂吧?

先入為主,加上往後的人生歷練,讓我更能親身體驗,莊子這句說話的無奈 - 人生必須要接受的現實,只能視之為無常,然後安然接受。

義人無善終 令人難釋懷

不久前,童年好友因病厭世,跳橋自殺。傳來噩耗前幾個星期,筆者見他騎著單車,揹著羽毛球拍,說要去做運動;相視而笑後,呼嘯而去的定格畫面,成為最後的回憶。他不煙不酒,年青時常做運動,今日卻竟罹患癌症,並選擇在大家童年時經常玩樂的梧桐河邊結束生命,於筆者而言實在無法接受,亦百思不得其解。事發翌日,烈日當空,筆者來到他自殺的橋上,望見橋底乾了的暗紅血跡,在陽光照耀下閃著詭異的光芒。

閃過的記憶,回到許多年前大家的一次閒聊。友人講到上班時搭地鐵,忽然肚瀉但無廁所,在忍無可忍之時所想到最多就是死,既然死都不怕,還有甚麼好怕?當年以為他是開玩笑,沒想到多年以後其言行一致,以死亡來消解內心無比的恐懼。

出殯當日,老弟說,友人患的是早期癌症,卻因是家中獨子,既擔心治療費用,亦怕不能工作,無法供養父母,所以選擇自殺。望著逝者蒼蒼父母,白頭人送黑頭人,想到兩老往後的無依無靠日子,始終無法說出一言安慰。

小至個人,大至社會,歷史裡,壞人無報應,固然讓人氣憤;更難釋懷的莫過於好人惡報,義人無善終。

莊子寓言
 好事變壞事

《莊子》寓言的邏輯,就是沒有邏輯。好事成就好事,壞事延禍惡果,好事會變壞事,壞事反成好事,當中變化人事無法掌控,是命。

人們最不能接受的應是好事變壞事,莫如〈胠篋篇〉裡的一句「魯酒薄而邯鄲圍」。

「楚王大會諸候,魯、趙兩國均向楚獻酒,魯酒味薄而趙酒味濃。楚國的酒吏向趙國索酒而趙國不給,懷恨在心的酒吏便把魯、趙兩國的酒相互調換。楚王因趙酒味淡,就出兵圍攻邯鄲。」(張松輝:《新譯莊子讀本》)

與莊子的寓言相較,此故事或許有虛構的成份。然而「魯酒薄而邯鄲圍」這一歷史事實,乃現實上真正發生過的荒謬事情,當中的反差更令人難以釋懷。

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語出《人間世》)逍遙遊之後,總要回到人間世。知命安命是孔子的人生態度,不過在知命背後有守義支持,知命守義乃儒家的人生觀;莊子是不守,只求人生自在,既然人生際遇的好壞非人力所能強求,「胡為惶惶欲何之,曷不委心任去留?」《歸去來辭》乃陶淵明退隱黑暗官場,浮沉俗世半生的明志宣言。任真固窮,去留在我,逍遙自在,雖然莊子與陶淵明最後貧窮終老,也是此生無悔。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6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