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解讀.Gay篇

「LGBT」解讀.Gay篇



繼上一篇 Lesbian 的簡單介紹後,這次輪到「LGBT」系列之 Gay (男同性戀者)。

同性戀在醫學上的說法是 homosexual ,而 Gay 一字,在英文其實本意是表示「快樂」、「愉悅」或「高興」,但在現代的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其「快樂」的本意了。

Gay 這個字擁有關於性方面的意義,至少要追溯到十九世紀(甚至可能還要更早)。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女性與男性倡伎都被稱呼爲「gay」(因爲他們穿著得很艷麗)。到後來,「gay boys」(男伎)就變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戀的稱呼。

在美國,這個名詞可能來自遊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個年輕遊民,或者稱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個比較年長而有經驗的遊民交好,以獲得學習與生存的機會。這種關係有性的暗含成分在內,因此「gay cat」就變成「年輕同性戀者」的意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同性戀者的圈內人士才開始使用這個稱呼。

到了1970年同性戀解放運動(gay liberation,其為模仿婦女解放運動women’s liberation)興起,gay 才普遍被用來稱呼男同性戀,這也是圈內人願意接受的稱呼。 由於gay是一個形容詞,所以你不能說 「He is a gay」(這是常聽到的錯誤用法)。正確的講法應該是「He is gay」,意思就是他是同性戀。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下,gay 和 homosexual 算是同性戀最普遍的說法,因為雖說在美國口語當中用來講同性戀的用語,隨便就可以舉出十至二十個,但是只有 gay 和 homosexual 這兩個字算是不帶有污蔑的口氣在內,所以比較能被社會大眾所廣泛接受。

從歷史上追尋,男同性戀者在古代的東西文化都有大量記載,例如古希臘時期有記錄的一對雅典的保羅尼阿斯(Pausanias of Athens)與悲劇作家阿加東(Agathon)的婚姻;東方則有戰國時期的龍陽君及漢代的漢哀帝與董賢等等。可見男同性戀在遠古時期早就存在。

在追尋歷史的軌跡時,亦不難發現歷史的黑暗面。同性戀者在這幾千年來受到的迫害亦相當嚴重,即使到了近代,亦仍有大規模的迫害。納粹德國時代,自希特拉上台以後,禁止同性戀便成爲了納粹政綱的目標之一。自1933年開始,同性戀組織、關於同性戀及性學的學術作品均被禁止,而納粹內部的同性戀者皆被殺害。

據估計,1928年德國就有大約120萬公開的男同性戀者,在1933至1945年期間,大約10萬男性被警方註冊為同性戀者,而當中約5萬人被定罪。大部分人被囚禁在普通監獄,而估計有5,000到15,000人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目前暫時仍沒有清晰的死亡數字,但是著名學者 Ruediger Lautman 估計,關押在集中營的同性戀者死亡率高達60%。監獄中的同性戀者受到逮捕者的殘酷對待,也受到其他囚犯的迫害。這件可怕的迫害事件,在普羅的歷史書上都沒有記述。

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迫害,亦經歷了數十年的平權運動,大眾已接受了男同性戀者的存在。但是由於沒有去了解,並且受到電視劇的毒害,香港大眾對於 gay 的朋友們有相當多的誤解,有時甚至冒犯了也不自知。例如坊間有種說法:「男人戴耳環是左型右 gay 的」,但事實上在 gay 的圈子裡並沒有這說法。

「所有的 gay 都很娘,TVB電視劇都是這麼做的呢!」這個老生常談只是相對而言而已。現實中,若不是兩個帥哥在有親密行為,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出是不是 gay。「在雜誌上,很多 gay 都很有型有款的啊!」至少在我認識的 gay 朋友中,也不是每一個都有型。

「男同性戀裡面的男生女生怎麼分辨呢?」同性戀的角色多元,不是可以用二分法來分辨,兩個同性別的人在一起談戀愛,是不適合用一男一女的模式來解釋。有些同志的確會分性別角色,例如有些情侶關係是一個照顧者一個被照顧者,術語是「哥哥」和「弟弟」,哥弟的分法雖然很常見,可是有時候哥哥也會變成弟弟,弟弟也可以當哥哥,相當彈性。此外,很大一群人選擇「不分」,他們喜歡均衡的感覺,不喜歡角色的分別。談戀愛還是互相尊重比較重要,不論同性戀、異性戀都應該是平等相待的。當然還有很多形形式式、多不勝數的誤解,實在難以一一在此敘述,只能靠大眾多點關心一下身邊的同性戀朋友,不要再被一些電視劇或雜誌誤導。

最後送上一段片段,是一個陌生人如何和 gay 的擁抱,場面令人相當感動,因為 gay 也只是普通人。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