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蟻民

模擬蟻民

基於易於管治,及提升市民的勞動力,政府往往以大量的管理手段,將市民的生活規範起來,令普羅大眾在「自我感覺自由」的社會中,過著倒模的營營役役生活,卻未知自身的生活,包括用膳如廁的地方、走路的路線甚至步速,都已在政府的規劃之中。不少市民認為被計劃了的生活每天如是般過著,日子不過白不過,食飽穿暖看TVB大結局,就這樣生活退休死亡,有何不可。

今天的香港政府,取消了生活的可能性。

政府消亡流浪動物、趕絕露宿者、消除乞丐、管制/打擊街頭藝術、舊區重建等等,都是要取締與城市經濟無關的事物,令街道及公共空間的功能,只是運送市民去工作掙錢,或去購物消費的運送帶而已。街道的指示、箭咀、「天眼」愈來愈多,食理署積極清除「障礙」,目的是限制行人的走路模式,從而加快市民到達目的地-即辦公室或商場-努力掙錢,或消費。

工作和生活的「預製組件」
我們漸漸失去了具特色的市集(金魚街、波鞋街、鴨寮街、女人街、花園街)及小商店,取而代之是連鎖店鋪進駐的商場,那些商場在精心的設計佈局下,訂立了進入商場人士的走路方向、視野角度、甚至連速度都在他們計劃之中,繼而製造了他們想要的消費行為。

近年的樓宇興建亦如是,不論豪宅公屋,只要細心觀察,再走一走,不難發現家居的佈局其實已一早被局限,不要以為你有自由為你的安樂窩作出設計,睡床的大小、燈飾的擺放、電視的尺寸等,建築師已暗中為你安排好。走到街上,如何到公共運輸系統、吃怎樣的早餐、買什麼菜作晚餐,其實每天上班十個小時的你幾乎已沒有選擇。

政府權力無處不在
以上講求紀律的生活,是管治階層最能使管治成本最小化的方式,理論上只會出現於軍隊及監獄,但在講求利益、效率的香港,工作環境、學校,擴展至整個社會,都在透過劃分等級和功能、監視、審核、檢查、改造、糾正及道德教化作為管治手段,使權力無處不在。

我們沒有了更多可能
這樣的管治好處是,政府在掌握市民的生活及所有資料下,政府能容易確保市民健康,從而確保生產力。而且,城市的經濟效益會因管治成本銳減下而大大提高。可是,政府過度的規訓權力運用,再加上官商勾結下的消費主義,市民大都成為「樓奴」的情況下,城市沒有了藝術發展、沒有了文化傳承、沒有了創意活力、沒有了求變空間;市民沒有了尋找理想的可能、沒有了家庭關係、沒有了愛。

有玩過一隻叫「模擬市民」的電腦遊戲嗎?我們只是畫面中被人操縱的「模擬蟻民」。




攝:陳四

延伸:  
熱血公民教育 第13集:善波與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