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App個人資料或被用作促銷 服務收費或因性別年齡現分歧

交友App個人資料或被用作促銷 服務收費或因性別年齡現分歧



消費者委員會的市場調查發現,部分交友應用程式或要求用戶於註冊帳戶時披露多達12項個人資料,而是次調查的全部9個應用程式,都預設將用戶的個人資料用作推廣或促銷,只有當中3個提供退出上述安排的選項。

消委會提醒,即使條款及細則和私隱政策的內容比較冗長,但由於使用交友應用程式或需披露大量個人資料,故消費者註冊帳戶時應細閱相關條款,以了解商戶提供服務的條件以及處理個人資料的方式,從而保障自身權益。

消委會同時發現,有1個程式會根據用戶的性別提供不同訂閱服務,另外有2個應用程式在未清楚列明定價差異原則的情況下,或會按照用戶的年齡、居住地等不同因素而就同一服務計劃作出差別定價,月費最多可相差近42%,該2個應用程式隸屬同一間母公司。消委會認為,用戶或會因此不知情地被收取較高價格,造成不公。

全部9個交友應用程式,都預設將用戶的個人資料用於推廣或促銷等目的,但只有8個應用程式的私隱政策有訂明相關用途,餘下的1個程式則指,用戶提供的個人資料僅作為提供服務、設計活動、內部營運參考、統計之用,字眼上與推廣或促銷似乎未有直接關聯,但當消委會查詢時,則回覆稱推廣促銷亦包括在內。調查的應用程式之中,僅有3個可讓用戶退出以上安排。

有見海外消費者組織曾發現,個別交友應用程式會按照用戶的年齡等因素而向不同的用戶作出差別定價,消委會職員因此註冊了一系列帳戶,涵蓋了18至68歲的用戶,並以每10歲為界線,對該交友程式進行初步的價格調查。實試結果顯示,該交友程式的 6個不同年齡的帳戶之中,出現了3種價格差異的組合。被收取最高價錢為38歲的帳戶,次高為18歲和58歲,最低則為28歲、48歲、68歲用戶。以訂閱期12個月的服務計算,測試中38歲的帳戶訂閱3個不同的服務計劃時,其費用較收費最低的群組分別高出近34%、21%、42%。

屬同一母公司的另一個交友應用程式,亦有收費差異現象,然而該商戶否認以用戶年齡進行定價,又指出收費差異可能是源於該程式的「隨機價格測試」所致。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