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做業主?咪玩啦!

兩年做業主?咪玩啦!



早幾天《晴報》有篇報道,大題為「日花80元  80後慳妹兩年做業主」,副題是「大花筒戒揮霍」。內容講述一名追求物質、喜愛花錢玩樂的所謂「典型80後」,突然一改揮霍陋習,每日只花費八十元,只需短短兩年,就儲夠錢付首期了。

曾經迷失,然後痛改前非,最後轉眼達成目標,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連續劇「大團圓結局」的感覺?是不是很勵志?真是感動到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這篇報道的內容,強調主角只是一個平凡的「80後」年輕人,花了很多筆墨在她如何「將每日開支限制在八十元之內」,包括不買名牌、不換手提電話、不花大錢旅遊、剪優惠券等等。這篇報道,驟看之下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細心一想,其實很多重要的資料都沒有提及。你也許能夠設想出以下懷疑:

  • 有沒有學業貸款要償還?
  • 一年付多少薪俸稅?
  • 父母退休了嗎?須要供養嗎?
  • 兄長成家立室後,還有沒有能力分擔家中開支?
  • 有無在學弟妹要供書教學?
  • 擔任月入二萬多的職位,需要在職進修,例如花錢報讀一些課程保持競爭力嗎?
  • 家人及自己健康情況如何?須要醫療支出嗎?
  • 家中需要大修小補嗎?如果煤氣爐壞了,也要花幾千元替換的。
  • 居住地跟上班地點距離遠嗎?一日花八十元,車費佔了多少?有些打工仔只是來回公司,已經要花四十元了。
心水清的你可能一眼就看出,如果沒有優厚的客觀條件減輕種種生活負擔,兩年時間要儲三十萬其實很不容易,不是簡簡單單一句「戒揮霍」就可以達成的目標。畢竟對一個須要分擔甚至可能要獨力承擔全家開支的年輕人來說,水電媒租柴米油鹽,每日八十元又怎可能足夠呢?一個家境普通的年輕人節衣縮食、生活簡樸的話,最終都會儲到三十萬,但很大可能要花上最少五六年的時間,絕不像文中所講「兩年做業主」那麼快、那麼容易。

那為什麼《晴報》還要強調「兩年做業主」這個理想得猶如虛構的例子?很簡單,因為它的目的只是要突出「每日使八十,兩年做業主」這一點,其他資料它都不會告訴你。背景資訊不足,你就不能質疑它。它想讀者留下的,只有這個印象:只要不買名牌、不換手提電話、不花大錢旅遊、剪優惠券……等等,堅持幾個小小的原則,持續一段不算長的時間(兩年),就可以做業主了。將儲三十萬這件事,說得好像輕而易舉似的,這樣才可以製造一個「買樓很容易,慳兩年就夠了」的輿論,催眠讀者。

於是,你的長輩就會拿這份剪報來給你看,說:「強仔,你看買樓多容易,有個年輕人用兩年就上車了!」你跟上司吃飯的時候,你上司會說:「年輕人常常說買樓很難,其實只是藉口而已。報紙都有寫,是他們自己太揮霍,然後又賴政府。年輕人不肯刻苦,只想不勞而獲。」甚至連你的朋友都可能會說:「我看了報紙,決定儲錢買樓了!堅持兩年,應該不難!」你的女友也會催促你:「阿強,原來只要慳兩年就夠上車了。有樓我們才結婚,好嗎?」

一個「買樓不難」的社會氛圍就是這樣誕生的:「80後慳妹兩年做業主」,人家兩年就買到了,如果你買不到,就是你無能了。要花五年也好、十年也好,你得急起直追儲首期才對。

如果報紙不製造這樣的輿論,香港樓市哪有這麼多年輕人來接貨呢?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