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死在蘇花公路上

我沒有死在蘇花公路上


人生首次在台灣駕駛的經驗,絕對驚人 - 連租車公司都不欲租車給我。

那是我自考牌後十一年,亦我重新駕駛的頭半年(即半年前);再數對上一次駕駛,就是在土瓜灣天光道考牌的時候。當我向台北的租車公司交出國際車牌作登記用,外頭正下著滂沱大雨,是接近紅色暴雨警告的級數。我向租車職員說,要由台北驅車至花蓮,途經蘇花公路;如果租車職員知道我只有半年駕駛經驗,想必會致電陸委會把我送走。

由台北開車至花蓮,全程162公里,蘇花公路就佔了當中102公里。同時,蘇花公路意外率堪稱世上數一數二,差不多隔日就有車禍 - 皆因路窄彎又多,而且經常有大型貨車緩慢行駛,使得其他駕駛者會冒險超車。同時,靠山那一邊有條大坑渠,較緊張的駕駛者習慣駛近之,偶一不慎會造成意外。然而,理性地去看,萬一有事,撞向懸崖邊的欄杆(假設欄杆沒斷),比跌落坑渠好,因為若車身掉了一半在坑渠便要拖車救援。除此之外,天雨可能導致落石。因此在蘇花公路上,要安全,就要有耐性、要留神,還要有點運氣。不過可以欣賞到日治時期的隧道建築,以及倚旁清水斷崖觀賞大平洋的氣勢,幾驚險都值。

當時租車職員帶點猶疑,但我們點算車身花痕後,即讓我取過車匙,坐上左邊的駕駛席。由於台灣是左軚駕駛,跟香大大不同,因此心中不斷提醒自己要留意方向變化 - 外在變化是兩線車道相反、轉彎習慣相反,還有其他我剛熟讀的台灣交通規則。內在變化則是要適應左軚,那是鏡像翻轉和左右對調的混合,例如方向燈、波棍、手動煞車和水撥等;油門煞車腳踏是左右移位,因此要不斷提醒自己切勿記錯近窗口的就是油門。另外,左軚駕駛的視野跟右軚不同。日常在香港駕駛,轉頭的角度是慣性的條件反射;但在台灣,轉動頭部時,左轉的幅度大了很多。基本上,駕車首半小時後,很多動作都已習慣,除了望看兩邊側鏡的感覺不會改變。當你駕駛左軚車,眼晴瞄向左邊側鏡時,仍會投向較遠位置,卻會看到另一車道上車輛的車窗。

一般的租車網站都會提供不同國家的駕駛資訊,包括泊車、交通規則等。在台灣的鄉郊地方,駕駛不困難,即使你誤泊、遲疑,甚至逆線行駛,都不會如在香港般被催迫、喝罵,大家慢慢駕駛,享受景色便可。至於在台北,由於車多路窄,而且公共交通便捷,因此沒必要駕車。不過,我曾多次在台北市內駕駛,發現其實膽大一點便可,不要被數以百計的電單車唬到,只需放心依照燈號與路牌指示駕駛,便不會有事。其他駕駛者見你沒有輕舉妄動,才放心在你車前穿插;不過,他們都是禮貌的 - 也就是說,對駕駛人士而言,香港還是比較糟糕的地方。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7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