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奧風物誌:黃大仙祠前林氏古墳

奇奧風物誌:黃大仙祠前林氏古墳


赤松黃大仙祠主入口嗇色園牌坊旁,一道弧形混凝土界牆圍封起一個神秘空間。界牆頂鋪設黃色琉璃瓦,牆身鑲有琉璃竹節棱條,還裝有幾扇緊鎖的粉黃色鐵門,牆身和鐵門均不見有任何標示。究竟被圍起來的是個什麼地方?是祠方不開放予遊人參觀的內部設施嗎?抑或是別的神秘事物呢?



走到牆前從棱條間隙往內窺看,會發現牆後是一座隱世墓園,園內有大小兩座中式墓塚。在墓園深處豎立著一道白色橫幅,上面印有「九龍竹園蒲崗村林氏宗族墓園」十三個紅色大字,原來這裡是昔日曾紮根九龍虎頭山下(殖民時期改名獅子山)竹園和蒲崗的林氏,所建立的祖宗墓塚。



儘管竹園林氏着實沒有新界五大族般風光顯赫,族人亦早因拆村而散落各地,但在九龍歷史的舞台上,林氏還是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席位。根據林氏族譜記載,族人起源自福建莆田,乃林默的遠房親戚。林默即天后娘娘是也!因此林氏族人皆稱天后為「姑媽」。自宋代先祖林昌宗起,林氏世居官富山大飛鵝山下鵝公塱彭埔圍,即現已清拆的大磡村一帶。(1)

經過數百年的安穩發展,清初林氏早已「業經積實,人濃地實」。豈料康熙元年一道無情的遷界令,迫使林氏放棄田地家宅向內陸遷移。雖則七年後族人終能奉復界令返回破落的原居地,但不久又遇上台灣海盜來犯。彭埔圍慘被攻破,族人遭屠殺殆盡。據説當時只有一些因放牧和讀書而外出的年幼族人,能幸免於難並遷至竹園村居住,為竹園林氏寫下序章。(2)

林氏在竹園開枝散葉,努力耕耘虎頭山麓大片農地,根基漸固。及後越來越多聲稱早前因遷界或海匪戰禍而失散的林氏族人,來到竹園認祖歸宗,讓林氏宗族人口迅速膨脹,及後更需要分支至蒲崗(現今荷里活廣場一帶)建村。清嘉慶二十年 (1815年),蒲崗村村民林習大號召族人重修祖墳。族人選擇在白沙埔(今黃大仙祠旁)原本一直安葬明代十一世祖林乾藝的墓穴位置,進行修葺擴建。將乾藝公和兒子明代十二世祖林敬廷合金同穴,亦即現時宗族墓園內體積較大的那座墓塚。而旁體積較小的墓穴,則安葬著十一、二世祖的夫人們、十三世祖林喬德(竹園蒲崗村開基祖)和他的夫人。(3)在修墳四年後,即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七世祖林憲斌編修了首份林氏族譜。



在林氏日益茁壯、人口不斷增加時,透過修宗墳编族譜不祇能教化族人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外,還能透過拜祭共同祖先和管理祖宗產業(祖嘗),凝聚各房人的關係和確立財產的傳承。隨著蒲崗村在日治時期因擴建機場被毀,以及竹園村在1950年代遭港英政府收地清拆,失去祖宗田地的林氏族人已遷徙至不同地方生活。然而,多年以來族人也會定時聚首一堂,回到宗族墓園祭拜先祖。

(1) 《宗族的聯合與分歧:竹園蒲崗林氏編修族譜原因探微》張瑞威 P.3
(2)《九龍竹園莆崗林氏族譜》P.5-6 轉引自《拆村:消逝的九龍村落》 張瑞威 P.9
(3)《拆村:消逝的九龍村落》 張瑞威 P.32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