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唯一英軍軍服裁縫阮邦飛、阮邦冠

專訪香港唯一英軍軍服裁縫阮邦飛、阮邦冠


洋服店內格子圖案呢絨(tweed)、茄士咩(cashmere)等來自英國和意大利布料,還有英軍不同軍隊的徽章,隨處可見;環顧四周,有種獨特、熟悉卻又難以言喻的氛圍,令人憶起前塵。「直到今日,我的客戶裡,仍有不少是由當年駐港英兵所介紹的,包括他們的親人和朋友,甚至曾孫。」


常說you are what you wear,你上一次穿西服是幾時?你家裡有幾多套西服?「商場如戰場,英國佬喚之battle suit,足見他們對西服有幾重視。」阮邦飛如是說。佇立中環一隅的阮氏洋服,由阮邦飛(上圖右)、阮邦冠(上圖左)兩兄弟主理。店不顯眼,背後卻大有故事,而且是關於香港歷史的故事 ⸺ 因為在主權移交之前十多年,阮氏洋服是駐港英軍的指定裁縫店,而當時他們的店,正正設在赤柱軍營裡。

獲得英軍信任 被推薦為軍部服務

「小時候家裡開雜貨店,位置在石崗軍營旁。年青時候的我曾跟上海裁縫學師,後來父親突然辭世,迫不得已返回雜貨店幫忙。記得當時常有英兵前來光顧,多次買賣後,他們對我們的店有信心,於是定時來採購。後來軍營中人知道我會縫紉,就開始來交托一些縫縫補補的小事情,我都一一辦妥。某日,一位軍官說營裡正欠缺裁縫、鞋匠與理髮師,建議我們承包裁縫的部分。而由於軍營的裁縫店設在赤柱,我們也順理成章的舉家搬過去。」阮氏洋服就這樣成立。

對年輕一輩來說, 主權移交前的香港猶如馬奎斯《百年孤寂》一樣魔幻 - 為政府, 不, 為英國軍部做事, 不需入tender 嗎?還有proposal 然後present,呈交budget plan 才對。怎麼竟是如此簡單,說了就算?這算不算「走後門」?有法不依?吓?


「英國人最重情。他們必須真切地認為你靠得住,才會願意合作,或將你引薦。因此對於referral他們特別重視,而這亦是信任的表現。還有,軍隊不同私人機構,他們要求承包商服務水準夠高之餘,還得忠誠可靠、身家清白。其實當時即使有軍官引薦,我們仍要見board。」


由於有實戰經驗,同時得到軍營中人推薦,兩人好快就收到確認通知。兄弟倆異口同聲表示,當日於軍營工作每一日都不輕鬆,因為承包商要負責所有駐港英兵的軍服製作、補改與洗濯,共要為幾百人服務。「身處軍營我們可謂眼界大開。即便縫一顆啪鈕,位置、方法、數量等等,都必須達到軍部要求!否則,整批打回頭,我們又要重新再做,想起都怕怕。初期不懂明細,我倆常被罵得狗血淋頭,但卻從中領略到畢生受用的知識。」駐港英兵每隔兩年都要換班一次,新一批英兵來到,軍隊的文化及習慣與「前朝」不同,又要重新磨合。

「營內官員的調遷或降級我們都清楚。每件軍服都有寫上物主的名字,而誰人升職、調職或因犯事而被『搣柴』,其軍服上的『柴』與『花』都交由專人處理,亦即是我們。」


香港軍營裡的Savile Row 他國領事亦光顧

對於當時的駐港英兵而言,Savile Row 實在太遙遠,因此洋服店除了軍服,亦要提供西服訂製及補改服務 ⸺ 正統英式formal suit、裇衫、領帶、「煲呔」與蘇格蘭裙等,衣料及配件全部來自英國及歐洲,而成品必須達到英國軍方標準。「正統英國西服、配件及蘇格蘭裙大部分為手製,衣車只是輔助用途;直到今日,我們依然保持著這一傳統。」1997 年在港舉行的主權移交典禮上,三百多位英兵所穿著的傳統蘇格蘭服,皆由他們主理。而目前,全香港唯有他們提供訂製及補改傳統蘇格蘭裙服務,無論衣料及質素均保持「軍用級」;好奇他們怎樣看蜚聲國際的Ascot Chiang ?「顧客群不同,實在難以相較。」阮邦冠道。

「其實我們不單為英兵服務。他們駐港期間,親友來探望,也順道光顧我們;每年的軍營開放日亦為我們招徠更多生意。更有趣的是,美國領事、紐西蘭領事等,都找我們造西服,不過,英軍軍營怎可讓外國人隨便踏足?即使別國領事,都要先申請permit,獲批後方可進營,入營前後要先被地氈式檢查才放行,動輒花上兩三小時!領事們受不了,遂要求我們到領事館為他們度身及選料。其實領事館屬該國的境外國土,出入亦須經過嚴格如軍營的安全檢查,加上領事們公務繁重,我們必需耐心等待,每次都折騰足足一整天;回營後又得繼續工作,實在太累人,最後只好推卻了。」



婉拒軍方美意 決定留港發展

1997 前夕,英兵逐一撤出香港,軍方曾問阮氏兄弟,可願隨軍隊回英國?「言下之意,幫你搞入籍,幫你請助手,繼續為英軍工作。筍工?見仁見智吧,如無法將整個團隊帶到英國,我們得重新訓練另一批師傅,一切要從頭來過。然而我們年紀不輕了,沒信心能從頭來過,唯有婉拒他們的美意。」


「以我所知,英軍於八十年代初曾計劃在主權移交後繼續保留西貢高希馬軍營(Kohima Barracks,即香港科技大學現址),建築與圖則亦已敲定;若我們決定留在香港,洋服店將會遷到此處。但後來中英聯合聲明簽妥,他們再無堅持保留該軍營,我們只好另覓去處。最後洋服店於1994年落戶域多利皇后街上的舊中環街市,即當年市政局中環街市活化計劃『中區購物廊』。」


廿多年後的2017 年是阮氏洋服轉捩點,因為政府拍板收回舊中環街市舖位。「大約2000 年後,政府不時表示要收回中區購物廊所有商舖再發展,但一直只聞樓梯響。2017 年初我們又再收到市區重建局有關通知,亦不當一回事。後來市建局代表來電說要七月底前搬走,方驚覺這是個『狼來了』的故事!一番周旋後,我們於九月底遷出,並覓得現時位於蘭桂芳附近的樓上舖。」兄弟二人皆可惜當時太倉卒,無法通知所有顧客,「客人來自世界各地,無法逐一通知;而小店當時亦未有網站,來不及跟大家說一句後會有期,就得匆匆離場,真可惜。」

時間,究竟是敵是友?在中區購物廊的最後一日,阮邦冠於下午四時接到一通來自市建局的電話。

「其實早於2007 年,我們已入紙另一個活化項目 ⸺ 舊中區警署建築群,並已收到確定書,計劃於2016 年搬到該處;但2016 年5 月大館發生塌樓事故,現場一直未解封,『交樓期』亦沒有下文。就在那日,我收到市建局電話說,政府決府將大館倒塌的部分分隔,將不受倒塌事件影響的樓層及建築於2018年5 月重開,屆時各租戶就可遷進去。」據阮邦冠稱,他們計劃遷進大館後,舉辦一連串展覽、座談會及西服工作坊,目標清晰而且明確。


「有幸經歷如此微妙的時空,希望與更多人分享我們所見所聞,亦期望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我認為香港人必須知道此地有過這段歷史。」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4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