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訓練員李苑甄

專訪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訓練員李苑甄



香港有不少視障人士,他們都需要導盲犬協助外出,本港亦陸續培育出本土的導盲犬,以供需求。李苑甄指,本土出生、長大的導盲犬,能更早熟習香港的環境,比外國的導盲犬有更大優勢。

李苑甄已訓練出多頭導盲犬,現時正訓練導盲犬Almore,牠亦是本土出生,李苑甄從寄養家庭手上接過Almore,並教導牠一些行路指令,以便日後服務視障人士。

李苑甄指,飼養導盲犬很嚴格,選擇導盲犬出生後的寄養家庭也很困難,並不是有很多合乎資格的家庭。除了長時間要有人看顧導盲犬外,還要給導盲犬一套家規,以培養牠成為工作犬的格性,若不及格的導盲犬就需要淘汰。



由出生到服務至離世 導盲犬帶著很多的愛


根據香港政府數年前的統計,香港有17萬多的視障人口,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訓練員李苑甄(Edith)以外國例子說,當地視障人士裡,約有1%的人是非常願意使用導盲犬,按此推斷,香港需要導盲犬的數目是1700多隻,而現時只有約80隻導盲犬,包括在寄養家庭飼養中、受訓中,以及投入服務的導盲犬。

Edith在2013年開始接觸導盲犬,當時家中有小朋友並很想養狗仔,但Edith不想購買狗隻,而且希望所養的狗能負更多的責任,恰巧見到導盲犬服務中心的片段,於是申請做寄養家庭,後來更嘗試做義工訓練員。Edith坦言,當時沒有什麼大志要成為導盲犬訓練員,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知識,亦要付出體力,後來就不想半途而廢。

要成為一名導盲犬訓練員是非常嚴格,以國際導盲犬聯盟的規定,訓練員最少要教出六隻成功畢業的導盲犬,最後還要教筆試,需要十多個小時才可完成,Edith在2016年時最終就用了15小時去完成,成為首名本土培育的導盲犬訓練員。她回憶考試的內容,包括有什麽傳染病會危及狗隻性命、狗隻的預防針是預防什麼疾病、病徵等。在2017年,Edith報考導盲犬導師考試,時間更為漫長,她共用了17小時完成試卷。

Almore擁導盲犬血統 性格友善適應力強


現時Edith家中有三頭導盲犬,她帶來接受訪問的導盲犬叫Almore,暱稱MoMo,今年一歲半大,是一頭拉布拉多狗女,是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繁殖的第二胎本土出生的導盲犬,牠的爸爸是來自英國導盲犬學校,而媽媽則是來自日本關西的導盲犬學校。Edith指,英國導盲犬學校有逾80年歷史,校方過往都會用能勝任導盲犬的狗隻作繁殖,所以有很多代都有導盲犬血統。以往香港的導盲犬都是外國的導盲犬學校所贈送,亦有導盲犬血統及基因,比起一般作寵物的拉布拉多犬,是較為穩定、沒有侵略性、不會對人發脾氣、對陌生人及小動物都很友善,而且適應能力很高,無論是新環境或是新主人都能適應,這是做導盲犬要有的性格。

導盲犬在7周歲大就要開始訓練,屆時會安排牠到寄養家庭生活,期間學習與人相處的紀律、家規等,到一歲的時候就要接受為期6至9個月的專業引路訓練。最後就進入配對訓練階段,與一名視障人士生活,為期28日,若得通過就會正式成為導盲犬。MoMo就是過了寄養家庭一關,現時接受Edith的引路訓練。

要成為寄養家庭並不容易,Edith指香港居住環境擠迫、人口稠密,中心第一個要求是寄養家庭住所的公契是批准養狗的,並要按中心指示去飼養及教導導盲犬,又不能當牠是寵物。另外,幾乎需要24小時都有人照顧導盲犬,Edith解釋,因為導盲犬要學會在室外指定地方,聽指令去廁所,故沒有時間帶導盲犬外出的話,令牠習慣在住宅中便溺,這是不能接受。

很多香港人都想幫忙做寄養家庭,但Edith稱,因為住所環境問題,能養狗的地方不多,住所能養狗的人亦已有其飼養的狗隻,故申請作寄養家庭的人士並不多,找寄養家庭是非常困難。至於住宅單位大小方面,是沒有特定要求,因為導盲犬使用者是住在公營房屋,而導盲犬不時要跟隨寄養家庭外出,跟訓練員練習亦要周圍走,運動量足夠,回家後是需要休息,故不如一般大狗,不需要用很大地方飼養牠。導盲犬在寄養家庭裡,需要學習不能上枱偷吃食物,不能隨意撲上人身上,「因為隻狗大隻,又成日進入公眾地方,有個朋友對佢好友善,就撲上人哋身上,我哋唔接受的,因為如果喺商場裡面,你撲上小朋友度,佢哋會受傷、跌低」。


寄養家庭讓導盲犬熟習不同環境


另外,寄養家庭會經常帶導盲犬到街巿、商場、酒樓、餐廳等地方,Edith解釋,這是要導盲犬熟習人經常會去的公眾地方,無論牠們去到那裡都要好冷靜,因為每個不同的地方都可能發生不同的事,如在街巿,導盲犬會嗅到很多血腥味,對狗來說是很大刺激,甚至覺得好恐怖,但導盲犬若自小跟隨寄養家庭去熟習不同理境,到視障主人帶牠外出時,面對不同情況都可以穩定些。

如果寄養家庭家中有小朋友,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狗隻去到一定年紀,是會欺負小朋友的,撲向他們。若果從小就有小朋友與牠們相處,導盲犬是會懂得溫柔一些,「小朋友可能會喺屋企周圍跑,會好多突然動作,對狗嚟講係可以增加牠們的穩定性,同埋耐性的好好訓練」Edith說。

當訓練員從寄養家庭手中接過導盲犬後,寄養家庭是否不能接觸導盲犬?Edith稱這是很多人的迷思,以為導盲犬要與寄養家庭分開是很悲慘,之後又要和訓練員分開,一生要面對多次分離,但導盲犬是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從來不會因為失去現有主人而不高興,「將來見返我,見返寄養家庭,佢都會好開心好開心,但佢唔會因為與我哋離別而好唔開心」。她又指,拉布拉多本身都是很喜歡人類,很適合與人工作,只要愛護牠,「牠又感受到你對牠的感情是真的,牠會很容易將感情轉投在你身上」,反而是人類有情緒,「養了牠這麼久,話走就走」。

訓練員嚴格的指令訓練


導盲犬的服役年齡大約是2至10歲,如果發現牠在步行速度上減慢,或者生理上有變轉,令使用者覺得不適合,中心會考慮提早讓導盲犬退役。Edith指,導盲犬退役後,中心會有三個方案安排領養,第一個是接受導盲犬服務的視障人士,如果家中有人是健視,並可以照顧導盲犬,可給他們領養,因為經過多年相處,關係變得親密,免得導盲犬再費時去熟習一個陌生人及環境,故可優先領養。第二個選擇是寄養家庭,同樣是導盲犬熟悉的環境。若果這兩個方案都不行,中心就會開放給巿民領養,並會安排家訪等,以挑選適合的領養者。而中心又會安排時間,每年定期探訪被淘汰的狗隻,以及退役的導盲犬,以確保牠們的生活良好。

當導盲犬去到訓練員手上後,其行為就要更嚴格,Edith稱,如外出時,導盲犬的焦點要投放在周遭的環境及工作上,不能將焦點放在嗅地面、嗅旁人的食物,以及看雀鳥。訓練員亦會為導盲犬作性格評估,以了解有什麼事及東西最令牠分心,以雀鳥為例,如果導盲犬對其有興趣,導致分心甚至去追雀鳥,「我們會做的事,就是帶牠多些去看雀鳥......該牠看個飽,滿足了需求,之後就不會再理會雀鳥」。訓練員會監察導盲犬的情況,如果頻密出現不能接受的行為,如爬到枱偷吃餸菜,情況沒有改善的話,就需要淘汰牠。訓練期間,訓練員會令導盲犬習慣站在左方,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用右手,以便他方便拿取東西。導盲犬又要習慣隨時聽從指令行事,如轉左轉右、找椅子、垃圾筒、樓梯、升降機等特定目標。

雖然近年香港人對導盲犬的認識已有所提升,但接受能力仍不足,Edith指,帶MoMo出街,只要牠有少少聲音,會有很多人望住MoMo。Edith稱,外國對小動物是很友善的,只要清理了其排泄物,都是接受的;而在香港,狗狗便溺後就算你淋水清潔了,亦會有巿民認為是弄污了地方。唯獨帶導盲犬入公眾場所這點,Edith認為近兩年香港人有很大轉變,以往被保安員發現後,對方會非常緊張,擔心影響咬到其他客人,會尾隨其後,但現況則大有改善,當進入商場時,管理員會向Edith及MoMo點頭微笑,亦試過路經一些小商戶時,會有人行出來向她們打招呼。


不要隨便拍攝 帶著導盲犬的人士


當在街上見到導盲犬及視障人士時,有什麽需要注意?Edith說,就是拍照的問題,有很多弱視的視障人士,特別是女士,會覺得不開心及有壓力,「會覺得點解要影我呢?係咪我走光?我有問題?」視障人士是不知道旁人是在拍攝導盲犬,可能是不願意入鏡,被放上社交群組。Edith稱,如果在街上遇到導盲犬,很想拍照留念的話,請事先向視障人士知會,「我試過帶狗乘地鐵,有些人拿起相機站在前面,正面拍我,其實我也覺得很尷尬」。

那麼在街頭見到視障人士及導盲犬,是否可以主動上前協助他們,了解他們有何需要?Edith指,這亦是一般人的迷思,以為視障人士都是要被幫助的一群,但事實上,他們可以處理很多事情、又獨立,正常一名用手仗,或帶著導盲犬在行路的視障人士,其實不需要別人幫忙。當視障人士真的需要幫忙時,巿民應該站在右邊,伸手給對方扶著,帶他想去的地方,切記不要用手拉著他走。香港地少人多,訓練導盲犬當然會遇到困難,Edith遇過最困難是要行地盤附近的路,路面相當狹窄,導盲犬會停下來,讓主人探索周邊的情況,當主人說「OK」,導盲犬才會繼續前行,但這個時候,身後的路人就會鼓噪。同樣地點,如果迎面有人來,導盲犬亦會停下來,通常對面的巿民不理解,也會停下來,變成雙方都在等,而導盲犬其實是等對方讓開,以便帶著主人前行。Edith希望,如果巿民遇到這樣的情況,都請讓導盲犬及視障人士先行。

導盲犬不能過肥 以免長期步行勞損關節


Edith曾經有一次不愉快經歷,當時她帶著另一頭導盲犬,在觀塘工廠區做訓練,遇到一名女士上前詢問狗狗年歲,Edith回答狗狗是1歲,又表達正在訓練並不便談話。對方竟然大聲說,「妳隻狗好瘦呀!妳虐待佢呀?」這次是Edith遇過最誇張的事件。Edith稱,一般人養狗的心態都認為要狗狗偏肥才是好事,但她指出,導盲犬因為每日要行很長路程,身體不宜偏肥,以免增加四肢的負擔,「佢運動多咁多,如果仲肥,對佢四隻腳關節所承受壓力是好大好大,變咗又肥、又重,又要行好多路......反而是慢性虐待」。

至於愉快的經歷,Edith稱,只要導盲犬學懂一項技能,每一次進步,都令她很滿足。而Edith接手MoMo時,牠很想去玩,見到其他狗會很興奮,到現時見到85%的狗都會冷靜。而看見導盲犬與視障人士經歷人生不同階段,「有啲使用者讀緊書,學生嚟嘅,咁佢上枱攞獎學金時,身邊陪著他的,係我教出嚟嘅導盲犬。或者佢結婚時,企喺隔離陪佢接新娘嘅,就係我教出嚟嘅導盲犬,又或者一張家庭相,入面有我教出嚟嘅導盲犬,我已經覺得好開心喇」。Edith稱,MoMo現時學懂了轉左轉右,明白她的行路指令,包括直行、停下等。

早前有巿民帶同受訓中的導盲犬,打算到西環一餐廳用膳,結果被拒諸門外,事件引起爭議,餐廳最終要為事件道歉。Edith稱,受訓的導盲犬及訓練員事實上沒有法律保障,她指香港在1975年首次引入導盲犬,而相關法律至今40年未有修改,她希望政府修改法律,令訓練員在訓練導盲犬時,能夠更順暢。



本土導盲犬有識路優勢


MoMo是本土訓練的導盲犬,與外國贈送給香港的導盲犬是否有不同之處?Edith說,外國送來的導盲犬都是在外國接受訓練,環境與香港不同,來港後就需要時間適應,而在香港出生的導盲犬就能適應香港環境,而且減卻了高昂的運輸費。Edith希望MoMo生生性性完成訓練,將自己教給牠的技能,用以幫助日後的視障主人。

Edith至今已訓練了約10隻導盲犬,但她不會在牠們退役申請領養,「教過咁多隻,你收養得邊隻」。不過Edith亦有特別不捨得的導盲犬,當時Edith一家仍是寄養家庭,飼養一頭名為YoYo,來自台灣的導盲犬,當時只有5個月大,後來YoYo更生了香港史上第一胎的本土導盲犬。Edith指,若YoYo退役後,希望可以收養牠,因為YoYo是她工作過程的情意結,在2年相處之間,雙方非常有默契。

多年來與導盲犬相處,Edith認為導盲犬是比一般狗更友善,對任何人及動物都沒有攻擊性,而且穩定性高。Edith指,導盲犬的訓練,所接觸的人都是愛護牠的,故導盲犬對世界是充滿憧景,「由佢出世一刻到去服務,到離開世界,佢有嘅愛真係好多好多」。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5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