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信仰

離開信仰


■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by Hieronymus Bosch

由香港大學及澳門大學四名心理學者於2009 至2011 年間進行了一項名為「華人信念發展研究」的調查,分析了三百多間教會超過兩千名信徒的信仰生活、信仰成熟度及價值觀等數據。其中一個項目「信徒靈性發展研究」以網上問卷調查了數千名基督徒。他們當中有超過九成居於香港。其後每年跟進,了解受訪者的心理狀況。他們這項研究發現有以下特徵或背景的人容易離開信仰:
  • 唸大學
  • 繁忙
  • 不重視傳統價值(在此研究中,傳統價值包括尊重習俗、避免極端、謙遜內斂、隨遇而安和虔誠篤信)
  • 缺乏團契活動
  • 重視權力名利
  • 不自律
  • 開放
  • 內向
  • 相信「命運早注定」
  • 缺乏事奉
  • 覺得和教會不夾
  • 人際疏離
  • 在小型堂會聚會

將以上特徵稍作歸納,缺乏團契活動、覺得和教會不夾、在小型堂會聚會、缺乏事奉和人際疏離其實有連帶關係。小堂會人少,對比起大堂會,能找到知音的機會亦相對細,結果就是所謂的人際疏離,繼而覺得和教會不夾,自然就少團契和事奉了。另外,唸大學和繁忙也是一同發生的,大學生活多姿多彩,又上莊又兼職又拍拖又無限reunion,當然是忙,但大學還有一個原因導致教會遭冷落。大學思想氛圍開放,沒有家長式管理,自由自在,和普遍教會那種家長式管制大相逕庭,大學生當然嚮往大學生活多了。

除了大學生易走,研究提到開放、不重視傳統價值和不自律的也易走。我正正就是這種人。以下我告訴你教會怎樣把我們「排出體外」吧。

教會的管理階層多數是中年人,他們比較傾向威權管治。其中,教會的傳道很多時都是有德無才之人(甚至無德無才),他們沒有足夠知識牧養,他們只能訴諸神權,強調他們自己是神的僕人,需要格外尊重,強調要順服,強調停止聚會會不蒙神祝福等等。情況有如一個低教育而且萌塞的家長,只懂訴諸不孝來叫喚子女回家一樣。但是,教會從頭到尾都是一班志願人士的集合,一個人要走其實無辦法綁,所以不少比較有獨立意志的人吃夠了教會那套家長式管治,就揚長而去,留下來的都是乖乖聽話的。這樣就更加增強了家長式管治,結果就係教會越來越盲目,一味聽話,對有獨立意志的人排拒,一班聽話的人在聽一少撮無才的人教你做人。他們最愛教的,就是叫人多傳福音。由於物以類聚,聽話的人帶聽話的人返教會,像滾雪球一樣,而且他們會互相強化順服,變相把教會領袖推往更神聖的地位。當外人鬧教會,他們只會更團結。而特立獨行的人,就很難在教會生存。幸好有互聯網,特立獨行的人發現,他們並非孤島,他們是群島。

香港需要善待內向者的教會
研究又提到內向者容易離開教會。我是一個非常內向,但被教會生活訓練成外向,現在又選擇做回自己,不再外向的人。我想我有資格談一下教會怎樣趕走內向者。所謂內向,一般表現為不享受社交,難向陌生人開放。但香港的教會往往強調要打開心窗,向一班人掏心掏肺。對內向者而言,這是要了他們的命。教會需要給予人空間,請別再叫我們和隔離果個人講「耶穌愛你,我也愛你」,我很怕同坐在旁邊的陌生人示愛,但我更怕我不示愛會被標籤為不愛主、對人冷漠。我希望教會的人唔好走過來扮friend,關心問候我。給我們一點安靜,不要迫我們social,也許我會慢慢打開心窗的。

(原文刊於第二十八期《熱血時報》,於2015年3月22日免費派發。請支持文化抗共,訂閱《熱血時報》: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egform) 

《耶教異聞錄》節目連結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