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族政治衰頹考

世族政治衰頹考


前排左起︰張靜蓉夫人,何東爵士,麥秀英夫人;後排︰何世禮及妻子洪奇芬
(圖:CC by Ohconfucius,維基百科)

泛民就政改一事,北上和中共談判。如無意外,將會重蹈2010年政改的翻版,甚至更糟。這些由港人選出,曾經寄予厚望的民意代表,已成了我們的惡夢。當港人悲嘆用三十年養了一批叛徒時,其實香港曾經有一批忠於本土的上層精英,他們是本港的華商。在徐承恩的《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一書中,就敘述他們發跡的經過和如何建立本土忠誠。但最值得今人參考的,卻是第八章,有關香港精英在上世紀初爭取廣東自治和香港權益時的挫敗。對不少仍抱有大中華意識,民主回歸論的港人而言,正是當頭棒喝。

在上世紀初,有不少華人,在港透過貿易和製造業名成利就,並自詡了解西方政經知識。他們在港建立社交圈子和地位,藉此成為華人階層的領袖,與洋人睇齊,成為第一代本土精英。但他們並不滿足,在飛黃騰達後,他們利用自身的資產和人脈,資助革命黨以及之後的國民黨,推翻清廷、抗拒北京干預,以保障香港和建立一個自治的廣東為目標。但他們實在不應資助國民黨的,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僅僅將廣東視為北伐基地,並要建立中央集權政府及由國民黨專政,經濟上又傾向社會主義。如此又豈能令資助他們的香港華商滿意?於是,國民黨和華商關係惡化,與西方列強又因事而斷絕援助,甚至幾乎發生軍事衝突,導致國民黨全面左傾,與蘇聯合作。最終,華商與國民黨決裂,並爆發廣東商團事件。華商建立私人武裝與國民黨對壘,最終一敗塗地。數萬人逃至香港,國民黨則對廣東商人進行政治迫害,本港華商從此不能介入廣東政治。這場由港人精英資助的自治運動,在此慘淡收場。

這次失敗,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1.本港華人精英,以資助反政府軍事勢力方式,保障香港和廣東。
2.他們的資助者(革命黨,再演變至國民黨),以統一中國,而非保障香港和廣東,為主要目標。
3.當香港、廣東的價值和利益與中國統一的目標有所衝突,這些資助者會毫不猶豫以後者為先,甚至和原先資助自己的華人精英反面。

結果是,原先用作自保的政治投資,以血本無歸告終。他們資助的政治勢力,恰恰成為他們最大的敵人和煞星。於是,這些華商開始專注於本港建設和效忠本土。但楊慕琦政治改革流產後,強化本土意識的最有效手段和時機,就此消逝。到二十世紀中葉,影響香港政治的大老如何東、周壽臣等皆先後離世,能夠同時周旋於國共、英殖等勢力,又能保障本港權益不致受損的人物,已是絕無僅有。自此,華人精英對本土的效忠開始消減。到七八十年代,當本土出生的一代,歷經國共兩黨在港的政治騷亂,開始摸索政治前景時,理應作為輿論領袖,帶領港人的精英,卻是從缺。有的卻是投機心重,自欺欺人的投機者。一封1985年,由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的書信顯示,當時居於香港,曾任國民黨將領的何東之子—何世禮向他們表示,何氏家族除直屬家人外,其餘皆向匪方(中共)靠攏。身為本土華人精英的何氏家族尚且如此,餘者更不足道。

時至今日,香港的舊世族,已淡出本港政治。對近三十年的本土政局,無疑是一場災難。當香港前途在十字路口時,竟無一個堅定的群體和階層捍衛本土價值。究其原因,在中英談判時,香港的上層精英都分別向英國和中共歸邊。曾經以香港為榮,致力保存本港經濟民生及文化價值的華人世族和精英,已是煙消雲散。於是,港人只能期望代議士為我們爭取,卻想不到這些人是賣港先鋒。他日港人收復失地,必須重新建立政治精英階層,以捍衛本土價值為原則,並且奮發自強,斷不可倚賴不可靠的勢力,避免歷史重演。


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的書信: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