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普通的補習小孩

不再普通的補習小孩

一個平凡小孩,應該有怎樣的童年,過怎樣的生活,大抵上他們都沒有自主權,他們要做甚麼,幾乎全部由家長決定。三歲定八十,這個世代的小孩,說穿了是滿足着一些家長私欲的產物,也就是負擔着沉重期望的傀儡。那些補習社便是家長的委託人,是壓力和私欲的執行者,受人錢財,提供補習服務只是一門交易,小孩擁有怎樣的成長,不是他們照顧的範圍,除非他們是託兒所。

活學教育的那張廣告海報上,有一個眼泛淚光的女孩,上面標榜「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成為Interview之皇」,顯然易見,補習社順應學童之間的競爭趨勢,才以「interview之皇」作為賣點。這種宣傳手法固然令人詬病,賣弄不好競爭的可憐,反襯補習成皇的重要,讓家長以為不競爭就注定會被淘汰,真夠坦白。

確實,這張廣告將香港教育表達得夠坦蕩蕩,香港教育由幼稚園到大學,到畢業工作,到要買樓上車,甚至到臨死要找骨灰龕位,全部都是靠競爭不是嗎?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望子成龍,自然是家長的最大願望,他們將這份私欲包裝成「仔,我係為你好」,而子女的真正意願是無謂的,家長的期望才是最高價值。很多人看了這張廣告,憤怒、同情、千夫所指,筆者不能排除他們是表裡如一,口說的正是心想的,但又撫心自問,他日育有一兩個小孩,你會希望他們過怎樣的人生?

假使你從不強迫子女學最好的、不用他上補習班,其他家長依舊會這樣做。在汰弱留強的社會中,沒有競爭能力的小童最終大概只會落得最平凡普通的生活──讀一間普通小學,認識普通朋友,升一間普通中學,幸運的也許可以升上大學,畢業後學債纍纍,打一份普通工作,娶一個普通老公老婆,住一間普通公屋(這個比較難),最後普普通通平淡餘生。競爭力低的孩童,大抵就要過比一般人普通的人生,這便是家長的預想,而他們所期望的,自然是子女會非凡人生,讀名校、住洋樓、養番狗。這樣一想,沒有上補習班、不好競爭的孩子似乎總是落後於人,為人父母屆時又可以說出怎樣的理由說服自己繼續讓子女不去上補習班,不好競爭呢?

這便是香港教育的困局,小孩恰好是這困局中最無反抗能力、最易受人擺佈的一群,才會淪為傀儡工具;好些家長即使知道孩子不願補習,也想給他過些自由的童年,但競爭激烈之下,又無法倖免。香港家長的問題,其實在於「不甘普通平凡」。追求平凡,對於一些家長來說好像是一種罪,簡直認為自己系出名門,子女也該有非凡人生。

小孩的童年根本應該要平凡,至少作為人生必經階段是應該平凡的,只知非凡、特別、出眾,卻不知最基本、最普通的生活,這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成長。我舉個例子,某次我替小一學生補習,常識科剛好教到「香港的公園」,我以為她一定會去過公園玩,可她答案又是令人憐憫:「我沒有去過啊,平時放學工人姐姐就接我去學嘢,放假爸爸媽媽都要我去學嘢。」對於她來說,也許不只公園,還有許多我們以為是常識、如此普通平凡的東西,他們也不曾踏足過、感受過,卻只會標榜會彈琴跳舞唱歌朗誦,最終成長之後只是個離地的人,有離地的思想。

這時代的小孩,正過著大人一樣的競爭,他們早熟了十幾年。家長啊,所謂小孩、孩童,其實只是一個個年紀尚小、入世未深的小伙子,只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人,該還他們最基本的人生。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