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求醫有感

在日求醫有感


在日本,每月未出糧先扣逾兩萬日元作社會醫療保險,同事都說即使小病都要去看醫生,連被紙張邊緣𠝹傷,都最好去醫院報到。今年年初大病一場,不想食西醫食到呆呆哋,所以去找中醫 - 沒錯,是在日本看中醫,而且中醫也能claim醫保!醫師把脈一聽,說是甲狀腺問題,還幫忙找到最近一家能提供驗血服務的診所並獲得轉介信一封(要收費)。

一星期後回去睇驗血報告,最後獲得專科轉介信一封(也是需課的)。轉介信到手時剛好是十連休前夕,高呼「天皇萬歲」後當然要回港度假,因此要求一封英文介紹信。然後得到的回答是要另加五千日元並要等最少一星期。由於太麻煩,所以打消念頭,假期後才到醫院報到。

對於醫院的記憶,是陪伴親戚到公立醫院覆診,轉介信、覆診甚麼都要等上好幾個月。十連休後,甫一返到日本立即打電話預約,還以為要等上至少一星期,但負責預約的姐姐卻說,持有轉介信的在平日中午一點前來新診報到就可以。當日,去到醫院時發現其人流之少,教筆者驚訝 - 對於習慣在公立醫院排隊的香港來說,真的有點不習慣。登記時,護士貼心地提供醫院的地圖,並細心解說走到內分泌科的方法,及交表登表等程序。

由登記新症、排隊初診,見醫生然後照超聲波和驗血,然後到附近的藥房拿藥,整個過程只是兩個半小時。回想當日在港,陪親戚到急症室分流須等上逾四小時,現在筆者還有時間跟主診醫生閒聊,感覺實在神奇。究竟在日本,到公立醫院的人多不多?主診醫生說,他負責的病人中,外國人只佔1%(包括筆者在內),每次會給病人預留一定時間以詳細的說明病歷及病情,並解答疑竇。想當日,在陪母親大人到香港的公立醫院睇報告,已預約仍需等足一小時,會面不夠兩分鐘就被打發,日本的情況完全不同。主診醫生補充說,剛好有醫生離職因而比較忙,否則每位病人的會面時間將近三十分鐘或以上。

由於對藥物出現過敏反應而連續發燒,因此立即打電話到醫院,同日三十分鐘內即安排好見醫生。其實日本的醫院跟香港一樣,有提款機、便利店、餐廳和自動販賣機;再回想香港醫院的擠擁,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人滿之患使得走廊放滿臨時病床......細想想每月那兩萬多日元的保險,似乎不太壞。此後,主診醫生要求筆者下次要在覆診前提早最少九十分鐘去驗血。透過電話告訴母親,她驚訝的是,香港的醫院要求她早一個月去驗血!「在香港,抽完血後只給我一小片膠布......怎麼在日本抽血後會使用繃帶?」心想,這或是文化差異吧。

想當日,筆者與友人在港修讀中學時所參加的公開考試,不少同輩都因為人工高和百份百就業率而修讀護理系。按她們所說,入職約兩年後,當公立醫院的合約完結,即轉職到私立醫院。願意留在公立醫院的,普遍是為了理想和一份堅持。她們大都到過別的國家,亦感受過別國的醫療服務,不難明白為何香港的公立醫院人手長期短缺,為甚麼常說醫謢人員脾氣不好。

在日本,隨便找一家醫院,人流跟往時的香港診所差不多,自然明白不停增長的香港人口卻不找出口,問題永遠不會得到解決。若沒有充足的醫療服務對應,即使港人平均壽命是全球第一,那又有何意義?


醫院餐廳一隅

醫院裡的自動販賣機可謂包羅萬有,體貼病人、訪客及醫護人員需要。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1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