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佔中,刻不容緩

杯葛佔中,刻不容緩


人大對特首提名辦法正式落閘的那個晚上,添馬艦海濱公園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在「抗爭」的舞台上,佔中三子(下稱「三子」)鳴鼓,學者說書,牧師講道,掌聲此起彼落;台下群眾集體復刻當年「大躍進」,人人從家裡拿來砂煲罌罉當樂器,高唱《海闊天空》,士氣高昂,毛魔泉下有知,一定倍感安慰。

這個台上台下一起互舔傷口的歡欣畫面,就是集體逃避政治現實的最佳寫照:政客把「原地踏步」的慘劇說成是「推倒篩選」的最後底線,支持者則繼續荒唐地配合其零成本抗爭,心甘情願將其政治責任繼續外判至成事不足的三子手中,然後翌日雙方繼續平安過渡,準時返工,中共又一次成功維穩。

明眼人應該知道,現在是逼使泛民及三子找數的時候,可笑是村民唔係咁諗,仍樂意抬舉這群敗事有餘的契弟。此等民智未開的局面,乃泛民與三子之共業。

離地宣傳 本末倒置

「佔領中環」始於2013年1月,宣傳至今已舉行多場發佈會及「商討日」,而為了形合離地中產的特殊囗味,早前更推出「佔中飯局」及「佔中沙龍」等道德消費套餐,結果一如黃洋達所料,「佔領中環」變成「佔領光環」,尋常百姓那有興趣放低幾舊嘥幾粒鐘聽你講書?對隔離屋睇緊《星星》的陳師奶及樓下食緊蛇齋餅糉的黃老太而言,「討厭政治」才是王道。且看周融一招強而有力的「反佔中」,打動了多少憤青的父母,號召了多少潮洲福建的鄉親?

由上年碼頭工人罷工至今年新界東北發展爭議,三子都未有把握時機借以整合群眾對政改的關注,也未能鼓勵社會思考各類事件背後的最根本問題,以培育大眾爭取個人權利之自覺。於是普選議題繼續離地,討厭政治繼續言之有理。如此脆弱的前奏,又怎能造就穿透坦克的感召?故戴耀廷提出以抗命催生公民覺醒的構想,根本就本末倒置:既然未能讓群眾視政改議題為生死存亡,無普選就無飯食,又怎能期望群眾會受抗爭感召,參與其中?村民唔覺得你搞亂香港已是不幸中之大幸。

錯判形勢 不自量力

「佔領中環」因為「佔領」,帶點戾氣,「和理非非」實吃不消,後來三子加入「愛與和平」,立即搏得全場掌聲,期後兩次七一遊行均成功籌得大量經費,數字冠絕群雄,証明港人依然深信十蚊抗共一定得,齋噏齋坐定能打爆坦克,行動成本淪落至此,他日有幸成功爭取普選定教六四英烈死唔眼閉。

三子對非暴力抗爭一直從一而終,主張挾民意以製造談判空間,六月下旬的「電子投票」係威係勢,怎料集合數十萬民意以後卻未有乘勝追撃逼使政府正視「公民提名」,仲傻痴痴的等某日終於可得到西環的厚愛,妄想中共會主動伸出友誼之手讓大家坐低慢慢傾,只有學界敢於七一預演佔中。結果「公民提名」成為政改報告中的「部分民意」,八十萬「電子投票」後來更被「反佔中」反噬得體無完膚。

三子計劃「電子投票」的另一個敗筆,是忽略了個別政黨之間的內耗:人力另行提出普選方案以後,惹來山頭主義甚重的民主黨大聲譴責責,指人力不安其本份,又聲言要退出真普聯。若「電子投票」能夠以「公民提名」命題而非方案本身,定能更有效聚焦公眾訴求,同時減少政黨摩擦。

態度軟弱 自我綑綁

「佔中」推動「電子投票」的原意是予公眾選擇普選方案,並以方案內容為基礎與港共政權談判。吊詭是,當八十萬選民透過選票反映「公民提名,必不可少」的訴求後不到兩個月,戴耀廷卻在8月份一次公開交流會上表示,「佔中」非為爭取「公民提名」,並重申其底線是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問題來了:如果「佔中」早已為民意底線落閘,何以又投放大量資源推動耗費民粹及產生內耗的「電子投票」?不待中共出手,戴耀廷已主動把八十萬票化整為零。這反映三子的取態本來就非常軟弱,他們跟泛民一樣,長期糾纏於民智未開的群眾與態度強硬的中共之間,就只甘心自我綑綁,自我警戒。三子在「佔中」運動初期就已預先進行自我審查,過濾「敏感詞」以避免觸動群眾與中共神經,強調「佔中非暴力」、「佔中非顏色革命」、「佔中非港獨」,甚至直到今天,中共姿態依然強硬,戴耀廷近日接受彭博訪問時卻依然表示,「佔中」會盡可能將行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可見「佔領中環以癱瘓經濟作為籌碼」的初衷已名存實亡。


既然形勢比人弱,何以又要不停製造門檻讓自己摔倒?那豈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如果是為了配合群眾的低成本參與,迎合他們爭取光環的低級趣味,那就更大錯特錯:領導公民抗命,最重要是令群眾有所覺悟,有所自覺,繼而行動,而絕非縱容群眾將政治責任外判,或到維園、政總、海邊把情緒宣泄,翌日準時返工。

杯葛「佔中」 重新上路

八三一以後,很傻很天真的三子相約到海邊打太鼓,完全未有狙擊李飛的打算,是姿態不夠優雅吧?甚麼「毅行爭普選」,甚麼「民主登高」,甚麼「黃絲帶行動」,跟六四、七一、國慶及元旦遊行一樣,都是表態多於抗爭,絕不會叫中共付出代價。還不明白嗎?只要在鐵馬面前選擇靜坐的人依然佔大多數,無論坐爆多少個維園、政總,結果只會是一樣。

即使如此,村民還是要堅持佔中嗎?在戴耀廷仍未能「確認」參與人數的今天,佔中到底是為何而佔?若是為「真普選」而佔,這「真普選」裡面仍會堅持有公民提名嗎?由「公民提名」到「國際標準」,由「國際標準」到「提名委員會門檻」,這裡面已沒有堅持,只有慌張,像泛民因黃毓民議員丟杯而慌張,像宦官不小心惹怒主子而慌張。這種慌張值得被體諒和同情嗎?不,它需要被杯葛。誠然,「佔中」最有力的焦點已被三子自行瓦解,在民氣被長期虛耗下,群眾已愈散愈遠,這條「愛與和平」之路恐怕亦已走到盡頭,與其勉強走下去作無謂犧牲,香港人更需要重新上路,重新學習抗爭應有之道。

重塑底線 發動公投

既然民間爭取普選的力量開始散漫,社會便需要一個渠道重新凝聚民意。觀乎現時只有學界積極籌備罷課,其他團體及傳媒卻已將焦點移向廿七位民主派的反對票上,此舉只會重新啟動現時社運常見的「造神」模式,製造機會予群眾將行動責任托付於泛民,自己則繼續置身事外,需知道推倒篩選本是泛民應有之義,不至被褒奬;而拉倒政改其實就是原地踏步,群眾安坐家中等泛民表演也是原地踏步,中共樂見其成。故此,現在是逼使泛民發動辭職公投,推動全民參與的時候了。

當年「佔中」提議由民主黨將「超級區議員」席位讓出,發動變相公投,何俊仁表明會考慮;至本年7月,何議員指全民公投已足夠反映民意,故未有考慮辭職發動變相公投。由此可見,「五區公投」後民主黨仍然是狗改不了吃屎,堅持保席位而不是保民主,沒有膽量惹怒北大人。這就是發動辭職公投的價值所在:猶如一面照妖鏡,令牛鬼蛇神速速現形,以讓公眾重新認識泛民,亦有助反對勢力重新洗牌。

變相公投還有另一個殺著,就是對手不能輕易製造對立面消耗民意,譬如民主派對民建聯,職工盟對工聯會,戴耀廷對周融,但公投卻不能存在對手,因為中共不接受「變相公投」,誰要是參與因變相公投而應運而生的補選,就是變相承認公投,此所以當年五區公投,建制派一直不敢貿然出手,只能在旁抹黑。

可以肯定,變相公投的威力一定在「電子投票」之上,因為實體票的價值與官方的參與都是無容置疑的,相對上會面對更少阻力。

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前夕,社會需要一場能夠重新凝聚民意、讓公眾有所覺悟的公民運動。觀乎群眾及領導者之中仍未放棄表態抗爭的依然佔大多數,如現階段仍堅持「佔中」,明顯就未能將抗爭的衝擊力推上高峰,亦很可能會因小失大,最終賠上了那碩果僅存的最後一群熱血!

所以杯葛「佔中」,刻不容緩!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