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漫最前線

港漫最前線


香港主流的薄裝漫畫,已經在本土超過六十年歷史,當初是由逃避共產黨而到港的廣州及上海漫畫家主導,題材方面由兒童笑話及針對社會時弊的諷刺漫畫為主流,之後隨美日流行文化風潮,出現不少模範美日的作品。直到六十年代尾,因本地功夫電影的熱潮,香港武打漫畫乘勢而跟隨,從此成中流砥柱。隨着功夫技擊作品的興起,開始令漫畫公司的財政穩健,有能力推出不同類型作品,除之前提及的笑話及武打,愛情、靈異、冒險、賭博、科幻、黑社會、軟性色情等題材也是冒起於八九十年代,其間也催生多間漫畫公司,不少今日的知名漫畫家就是在那段時間出道。

但高峰過後,港漫在九十年級尾迅速滑落,市場由當年每星期接近三十本出版,變成現時十本左右,最高銷量的作品由廿幾萬,也跌到不足兩萬。其「死因」會另行討論,本文現先初步檢視一下現存的港漫市場。

就市面主流的港漫而言,題材雖有不同,但大多仍是武打技擊類,傳統上港漫讀者喜歡以古裝或時裝去分類,但而家可再細分成古裝與現代、原創與改篇、傳統武功/異能與真實技擊。至於作者類別中,籠統上就係以四十歲劃分成兩個類別,而讀者恰好都係分成兩個年齡層,基本上係老讀者只睇嗰啲幾百期或掛老前輩名的作品,十幾廿幾嗰堆就只支持年輕漫畫家的類別,而中間年齡層(廿幾至四十幾)比較浮動,支持不同作品之餘,未必是跟隨作者而購買。就我觀察來講,市場由以往主要用武打場面及畫功分高下,變成而家捧偶像(情意結)及捧創意兩大陣營。

漫畫本身係以圖畫去講故事,既可一人負責,亦可分工合作,所以很多時會在港漫中見到一流畫功配上九流故事(沒有強勁畫功,連出版機會都無)。上一段已提過,過往港漫讀者對劇情的要求很簡單,但隨着美日動漫湧現,令大家視野擴闊,傳統港漫單調劇情已不能滿足讀者,加上港漫編劇慣於抄襲,更令不少人徹底放棄購買。

近十年港漫銷量大跌,不斷出現摺書、公司倒閉,市場亦重新劃分,其中以鄭健和、余永良、曹志豪等人較有能力將年輕讀者留住,關鍵除傳統的畫功、武打設計等要素,在他們節奏明快的劇情、個性真實的角色甚至一些香港人熟悉的場景,都很容易令讀者產生共嗚。雖說市場大幅萎縮,但仍有這批人在奮鬥的話,港漫仲可戰多三百個回合!!

期票:「港漫不受歡迎都是讀者的錯!!」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