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神話是如何煉成的?──網絡小說改編電影之崛起(一)

《那些年》神話是如何煉成的?──網絡小說改編電影之崛起(一)


2011年,由網絡小說改編,九把刀撰寫兼自己執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橫掃香港票房,最終在同年除夕夜正式超越周星馳的《功夫》,成為香港華語電影的紀錄。有人會擔心這個是否香港電影末落的訊號,其實不然而且恰好相反,這套電影反而是香港電影未來還有網絡小說市場的發展契機,值得學習研討一番。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那些年》從導演到主要演員都以新人為主,能夠表達出青春愛情那份青澀,固然令人眼前一亮,然而,能夠以一套青春愛情為主題的小本電影破紀錄,不能單靠質素、節奏、代入、共鳴等等主觀因素。以電影成本來說,《那些年》絕對算不上大製作,能夠脫穎而出的其中一個關鍵是上畫時間,團隊很聰明地避開暑假和聖誕兩個熱門檔期,選擇在十月上畫,當時那段時間的大型電影幾乎是零,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那些年》由十月中順利稱霸一個月以上。這方面《Frozen》在香港的失利可以算是典型的反例,不過《Frozen》可以談論的東西很多,有時間再另撰文。除了檔期,《那些年》更重要的一些成功元素,是很多香港愛情電影都會忽略或者做不好的地方。「你想知道答案嗎?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

經典歌曲「橫空出世」

《那些年》這首歌以及電影中的配樂是《那些年》電影奇蹟當中較少人談論的一環,除了配樂運用得宜之外,我認為這首歌佔了一個極重要的位置。木村充利的典型日系曲式,九把刀緊貼電影發展的抒情歌詞,加上胡夏某程度上被曲詞牽引得恰到好處的聲線演繹,迅速成為街知巷聞的歌曲。在此要鄭重跟 Wyman 黃偉文說聲對不起,你曾在 YY Concert 作品展中對《那些年》支持者作出控訴,我曾作深切反省,但如果時光倒流,當年某台的「我最喜愛的歌曲」我還是會選擇《那些年》,《那誰》輸也是迫不得已,這個問題脫離了是否支持本土的問題,如果《那誰》當日的對手是《My Heart Will Go On》,結果一樣會輸。另一方面,比歌曲本身更要命的是在電影上畫之前,就把那個有劇透的 MV 公開任人觀賞。無論是對已經入場或者未入場的觀眾來說,放天燈一幕已經牢牢刻印在腦海之中,當然也少不了在大雨中大喊「大笨蛋」的一幕。以香港六千多萬票房來看,如果說有一千萬甚至二千萬或者更多是來自這歌曲及其 MV 也不為過

《那些年》在華語世界網絡小說改編電影不是先驅,但它的成功無疑為香港網絡小說實體化以及電影化打了一支強心針。它的成功,不是靠它作為網絡小說的招徠,更多的是靠九把刀以及他的團隊將它改編電影後所做的多重功夫。情況有點像新媒體要開創新傳播方式,也不能放棄傳統模式一樣。今個八月,《等一個人咖啡》能否再創奇跡,上畫前的個人看法是比較難。下一篇會在看過《等一個人咖啡》「口碑場」後決定繼續談九把刀還是轉而談談香港的網絡小說生態。


畀個 Like 我:https://www.facebook.com/HazySolitude


讀者回應